|
|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大经路2206号21世纪A座1008室
网址://www.fullaulas.com 或:吉林省林业产业
E--mail:jlslycyxh@163.com
邮编:130041
|
|
欢迎光临吉林省林业产业网站,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您联系我们! | |
|
|
吉林:退耕还林 兴林富民 绿美山川
2009-9-18 访问次数:2649次
中国绿色时报9月18日报道 吉林省退耕还林工程于2000年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通过10年发展建设,全省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370.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5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880.8万亩,封山育林13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2.1个百分点。国家共投入政策性补助资金38.9亿元,使29.7万户农民从中受益,实现了兴林富民、绿美山川的目标。 战略谋划 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工程实施伊始,吉林省委、省政府就把退耕还林工程确定为全省林业建设的三大战略之一,并站在再造吉林秀美山川的历史新起点上,强化措施、创新机制,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政府负总责,部门分工协作。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省长在全省退耕还林工作会议上,亲自安排部署退耕还林任务,并多次对退耕还林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主管副省长经常组织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退耕还林实际问题,并亲自深入退耕还林第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靠前指挥,各县(市、区)都成立了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安排任务、督促检查、现场指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齐心协力,分片包干,分工负责;各部门大力支持、通力协作。计划、财政、粮食、农发行等部门都把退耕还林当作分内的工作去抓,积极主动地为政府出主意,想办法。省财政、省计委分别拿出830多万元用于全省退耕还林前期工作经费,大大缓解了基层工程建设资金的紧张局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积极参与,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检查督促,发挥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特别是基层林业部门,在时间紧、任务重、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从全局出发,克服种种困难,辛勤工作,为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搞建设。吉林省根据东、中、西部立地条件不同、气候各异的特点,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建立起适合本地自然规律的生态建设模式。东部地区紧紧抓住具有较强自我恢复生态能力的特点,以坡耕地停作退耕为重点,大力营造红松、落叶松、云杉、水曲柳等珍贵树种,发展针阔混交林,提高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森林生态功能;长白山林区紧紧围绕红松这一特色树种,大力发展红松果林、兼用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培育出新的特色产业,步入了“退一片地、成一片林、形成一项产业”的良性发展轨道。中部地区以农田防护林建设为重点,营造新型防护林带,进一步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建设生态屏障。西部生态脆弱区以荒漠化土地治理为重点,大力开展生态草建设,加快荒漠化土地治理步伐。退耕还林工程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除积极倡导发展珍贵树种外,对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东部以红松、落叶松、水曲柳为主,中西部以品种杨为主,实施集约经营,缩短经营周期,提高林地生产力,努力增加退耕还林户的经济收入。 严格政策,切实保障农户权益。为了公正地评价各地退耕还林成果,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省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检查验收工作。每年从6月份开始,大约用5个月时间,在各地自查自检的基础上,对前一年秋季和本年春季的退耕还林地块进行全面检查,依据核查结果,及时兑现补助粮款。同时,根据上级部门和省里的相关要求,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和外业勘测工作,并对造林检查验收合格的退耕户及时发放林权证,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规范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在工程实施中,吉林省始终把造林质量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先后制订并出台了《全省退耕还林(草)工作方案》、《吉林省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统一制定了一整套规范性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使工程实施从一开始就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做到严把作业设计关、苗木关、造林质量关、抚育管护关、档案管理关、资金管理关和考核奖惩关“七关”,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创新管理,巩固工程建设成果。吉林省针对毁林复垦上升、退耕成果巩固较难、抚育和打击毁林复垦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等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确保退耕还林实现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一是提高经济收益,以高效产出巩固成果。及时出台退耕还林中幼林抚育政策和技术规程,抓好未成林地块的补植补造和管护,并根据立地和气候条件,及时调整更换低效益、无效益的树种,推广林药、林草、林果等间作模式,积极发展养殖、种植等林下经济,努力提高退耕户经济收入。二是依法科学管理,推进成果巩固。重点抓好作业设计、检查验收、政策兑现、林权证发放四大环节,保障退耕农户合法权益;落实抚育、管护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快退耕还林地的抚育进程;依法打击毁林复垦行为;推广应用工程管理软件,建立全省退耕还林电子信息系统平台,加强监管力度。三是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促进成果巩固。主要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出台退耕还林地采伐、育林基金收取、林产品税收及活立木流转等政策,保证退耕还林地这个“绿色银行”能随时变现并具有较高利润;对位于国家、省级重点公益林区范围内的退耕还林地,在退耕户自愿的前提下,积极争取纳入公益林补偿范围,并加强保护,努力增加退耕户收益。 一退一还 凸显三大效益 政府重视,部门联动,广大退耕户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和中央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吉林省的退耕还林实现了“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效益。 生态得改善。在东部地区,通过对100多万亩20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200多万亩,减少水库淤积4946万立方米,枯水期增加水库蓄水1亿多立方米,不仅延长了水库使用年限,而且较好地缓解了长春、四平、辽源等重点城市缺水压力,为保证全省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部地区,为充分庇护好世界闻名的“黄金玉米带”,吉林省把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把被侵占耕种的农防林带、规划未建设的农防林带重新还林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提高防护功能。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在中部地区10年共营建防风固沙林130万亩,新建农田防护林1万多亩,全面提升了农田防护功能,使中部地区450万粮农安居乐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新贡献;在西部地区,为治理科尔沁沙地,吉林省将近70%的退耕还林(包括荒山荒地造林)任务安排在科尔沁。10年治理沙质耕地150多万亩,治理沙化、碱化、退化草地521.9万亩,每年还可以阻止碱化耕地2000多万亩,使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不足20%恢复到90%以上,农民彻底告别了“三刮四种”和风沙满天的历史,一片片不毛之地焕发了绿色生机,白花花的碱斑变成了绿油油的草地,多年不见的隼、狐狸、天鹅等珍稀野生动物和防风、甘草等野生经济植物日益增多,水草丰美的草原生态景观重新展现,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农民得富裕。据统计,截至2008年末,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在吉林省共投入补助资金38.9亿元,使全省?61个县(市、区)的29.7万农户从中受益,平均每户增收近3000元。工程的实施,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发展林果业、畜牧业、劳务输出和第三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各项产业的大发展。据调查,退耕还林年创造季节性劳动就业18万人,劳务收入近15亿元。同时,各地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后续产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吉林、通化、白山、延边等地结合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红松果林、五味子、蓝梅、山葡萄、板栗等特色产业,努力增强发展后劲,目前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白城、松原等地把退耕还林与防沙治沙(碱)紧密结合,大力发展沙产业,营造山杏、桑树、白刺、枸杞、杞柳等治沙经济树种300余万亩,目前已初显经济效益,为发展沙产业探索了一条新路子;通化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根据当地药厂集中、药材需求量大的优势,大力推广退耕还林地林药间作模式,为退耕还林户每亩每年增加500多元经济收入;珲春、桦甸等县(市)利用退耕还林工程,成功引种培育“寒富”苹果,结束了吉林省高端苹果全部依赖外进的历史;龙井市利用退耕还林地大面积发展苹果梨,进一步壮大了“亚洲最大苹果梨生产基地”的发展规模和实力。退耕还林工程在切实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大发展。吉林省西部地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往游玩,白城市199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只有8万人,2006年剧增至70余万人,旅游收入从300万元增加到2亿元。 社会得发展。退耕还林工程最大的社会效益是唤起全社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首先,唤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出台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人大审议通过了《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将生态建设提升到法律层面加以实施。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2009年,省政府分别投资40亿元建设向海生态经济示范区,投资2.4亿元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行动,这在吉林历史上从未有过。其次,唤起了各地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各地政府都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形成了各级政府抓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第三,唤起了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情。通过退耕还林,农民有了自己的林子,通过经营林地,农民看到了发展林业的巨大效益和潜力,变过去的被动造林为主动造林,积极争指标、抢任务,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由于政策优越、效益明显,社会各界也开始积极投资林业建设,涌现出了很多造林大户和个人林场,各种造林绿化基金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带动下,吉林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现代林业也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