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中寻找答案
2009-9-18 访问次数:1812次
当年,苏联的赫鲁晓夫问匈牙利前领导人卡达尔:“你们废除了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你们的面包和牛肉从哪里来?” 卡达尔回答:“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不改变这种制度,我们肯定没有面包和牛肉吃。”
今天,在现代林业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也充满着许多疑问。如集体林权划分给林农经营,资源管理体系如何调整?如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生态建设是否会被弱视抑或弱化?如加大林业资金信贷投入,周期性较长的风险问题怎样解决?如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森林认证工作,政府组织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等。
其实,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熏陶与实践探索,当前林业建设具有非常好的时代背景,而人们的思考也更加科学,更负责任。许多类似赫氏的问题可以比卡氏的回答更加明确。
党的十四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和谐社会”的概括,温家宝总理关于“林业四地位”的讲话,都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了非常清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坐标。
就林业产业发展而言,它是以森林资源为作为基础,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组织和提供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行业;林业产业除具备一般产业的共同属性外,还有自身的四大特性,即资源的可再生性,产品的可降解性,三大效益的统一性,一、二、三产业的同体性。但最根本的一条“本性”是,要从现实国情出发,强调中国特色。
北欧地区旖旎的森林景观,北美地区天文数字的林业投入,发达国家高度公益化和广泛福利化的林业经营模式,固然使人艳羡不已,但当我们收回目光,凝视脚下这片土地时,就会感叹:连续十几年两位数的林业GDP增长速度,源于“落后者的特权”;世界前几位的森林储备,被13亿人口分割成全球后几位……
今年以来,我在湖南、贵州、山东分别参加了几次讲座。在开讲之前都向大家提出这样3个问题:林业是重要的基础行业,国家应该“输血”,但通过发展产业增加“造血功能”,这样的林业是不是更健康呢?林业是广泛的公益事业,公民都要“义务植树”,但把林业打造成像能源、信息、房地产似的“创业平台”,这样的林业是不是更有吸引力呢?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固然赏心悦目,但让当地农民依此能脱贫致富,这样的林业是不是更有现实意义呢?所以说,建设一个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我们的现代林业才是完备的、可持续的。
孟子曰:衣食足而知礼仪。
马克思说过: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有食物,然后才能照顾其他事物。
盛世兴林。共建一个国泰民安的盛世,林业有责任:兴林富民;在一个百姓殷实的盛世中,林业更有希望:富民兴林。(作者: 王满) 中国绿色时报(2009-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