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有六大潜力
2009-11-19 访问次数:2227次
11月6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较大潜力,0.57亿公顷宜林荒山荒地、0.54亿公顷左右的宜林沙荒地、相当数量的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和未利用地都可用于植树造林。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王祝雄说,林业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森林碳吸收、减少森林碳排放、增加木质林产品碳储存、促进木质林产品碳替代4个途径来实现。
王祝雄说,我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在6个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一是通过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碳汇。同时通过提高现有林地使用率,发展农田林网等途径,扩大我国森林面积尚有较大空间。未来,我国森林年均碳汇量将会得到较大提高。
二是通过提高现有森林资源质量增加碳汇。我国现有森林植被资源的储碳量只相当于其潜在储碳量的44.3%。因此,通过合理调整林分结构,强化森林经营管理,能够大大增加现有森林植被的碳汇能力。
三是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森林碳排放。通过严格控制乱征乱占林地等毁林活动,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
通过科学规划、严格执法以控制乱征乱占林地等毁林行为具有较大潜力。采取低强度、低影响的采伐作业措施,保护林地植被和土壤,可减少因采伐对地被物和森林土壤的破坏而导致的碳排放。强化对森林中可燃物的有效管理,建立森林火灾、病虫害预警系统等措施,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将会减少森林碳排放。
四是通过保护湿地和控制林地水土流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现有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可以减少因湿地退化或被占用、破坏而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加大生物措施,控制林地水土流失,有助于保护林地土壤,促进和加速森林土壤发育,促使非森林土壤转化为森林土壤,提高森林土壤固碳能力。
五是通过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林木生物质原料可以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现有森林资源每年可提供3亿吨可作为工业能源原料的生物量,约可替代2亿吨标准煤。同时,利用现有林业用地和盐碱地、矿山复垦地等难利用地,还可定向培育一部分能源林,扩大林木生物质替代化石能源的比例,有利于减少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六是通过适当增加木材使用,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增加木质林产品贮碳量。用木材部分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不但可以增加碳贮存,还可以减少利用化石能源生产原材料过程中所产生的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木制品只要不腐烂、不燃烧,都是重要碳库。专家初步测算,1961年到2004年,我国木制品碳储量约12亿吨~1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吉林省林业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