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林业局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11-23 访问次数:12758次
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自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验示范单位以来,坚持以四大体系建设为目标,以5种模式示范林建设为突破口,有目的地调整和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森林资源质量有所提高,林分结构得到优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为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汪清林业局的试验示范建设成果,为吉林省乃至我国东北国有林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借鉴模式。
汪清林业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部,行政分属汪清县和珲春市,总经营面积30.4万公顷,其中有林地29.1万公顷,全局活立木总蓄积量39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5.95%。林区属长白山系的中低山丘陵区,海拔360 米~1477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9℃,年平均将雨量550毫米,无霜期110天~130天。植物区系属长白山区系,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
汪清林业局始建于1947年,是吉林省开发最早的6个重点森工企业之一。该局在日伪时期森林资源就遭受了严重破坏,加上建局最初10年过量采伐支援国家建设,使该局的蓄积量到上世纪50年代末下降至1800万立方米。面对青山变秃岭的严峻现实,汪清林业局从1959年开始树立了以育为主、采育结合的森林经营思想,确定了“节制主伐、加大抚育、合理经营、双向推进”的方针,对天然次生林实施采育兼顾的经营技术,并确立了采坏留好、密间稀留、控制强度、保护幼苗幼树、补植珍贵树种的经营原则,将采伐利用森林与培育森林并举,培育了126.8万亩采育林,占林地总面积29%,其年均蓄积生长量比一般经营性的森林高出1倍,有效地缓解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截至目前,全局实现了3个“3000万”,即建局时森林蓄积量3200万立方米,迄今为止共消耗资源3600万立方米,目前仍有森林蓄积量3970万立方米。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探索出了一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路子。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汪清林业局按照试验示范点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以“采育林建设”为基础,通过柞木矮林改造、红松果材两用林、采育林建设、大径材培育、检查法经营等,探索不同类型林分的经营模式,系统地开展林分生长模型、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信息系统、辅助决策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在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该局编制完成了《森林经营方案》,为森林科学经营明确了指导思想、经营原则、经营方向和目标。根据规划,到2015年:汪清林业局的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95.95%提高到96%,森林蓄积量由目前的3970万立方米增加到4130万立方米,木材年产量维持在14.5万立方米;建设面积为35395公顷的紫杉自然保护区和面积为52878公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职工年平均收入由10096元增加到1.3万元,全民创业年产值由现在的1.2亿元提高到3.45亿元;建设森林山、吊水壶、迷魂阵等森林旅游景点;社会职能单位全部移交地方,木材加工单位国有资本全部退出;中心林场基础设施2010年前建设完成,2015年合并到位。
为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支撑体系,该局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吉林省林科院等开展合作,建立了中国林科院汪清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红松、西伯利亚红松、长白落叶松、云杉、东北红豆杉等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共25项。同时,制定完善了森林资源管护考核制度、森林经营管理细则和采伐作业管理办法等。森林火灾、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也已基本建成。
同时,由于强化了管理职能和监测管护力度,不仅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而且林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增加,已消失多年的东北虎、远东豹又重新回归这片土地。 中国绿色时报(2009-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