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企业风采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大经路2206号21世纪A座1008室

网址://www.fullaulas.com  或:吉林省林业产业   

 E--mail:jlslycyxh@163.com

邮编:130041   

 

欢迎光临吉林省林业产业网站,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您联系我们!
山地贵州大开“林下空间”

     2021-1-4       访问次数:1816次

山地贵州大开“林下空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http://www.forestry.gov.cn/2020-12-28来源:贵州日报

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水平,持续稳步提升农民收入——
山地贵州大开“林下空间”

  2000多年前,西汉农学著作《氾胜之书》中,最早记载了林、粮间作的生产结构形式,即“黍桑当俱生”。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介绍,桑树下种绿豆、红豆,不仅“二豆良美”,而且“润泽益桑”。槐树、楮树种子和麻一起下种,可以“胁槐令长”“为楮作暖”,有利于树木“亭亭条直”。

  700多年前,元朝司农司撰写的科学著作《农桑辑要》认为,“桑发黍,黍发桑”,在桑树下种黄米,黄米能让桑树茂盛,桑树能让黄米增产。400多年前,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则记载着“如山可种,则夏种粟,冬种麦,可当耘锄”,意思是在杉木林内套种小米、小麦,可以达到以耕代抚的作用。

  中国数千年的农耕生产实践证明,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在林下套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这种生产模式,在当下被称为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和康养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林下经济,是践行“两山论”的具体行动。

  早在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此后,全国各地林下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面积已达6亿亩,林下经济总产值从2012年2133.5亿元上升到2019年9000亿元,年平均增速在20%以上,成为我国山区、林区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

  我省森林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省政府办公厅于2013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力争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到1200万亩,年产值140亿元以上。但由于贵州基础设施落后、山区投入成本过高等原因,相较于其他省份,全省林下经济发展不够理想。

  2018年,贵州全面打响农村产业革命战役,开启了林下经济发展新局面。两年多来,全省各地坚持以贫困地区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以企业为主体,以超常规措施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实现了裂变发展——

  全省林下经济面积从2016年的1151万亩提升至2019年的2048万亩,年均增幅达21%,林下经济年产值从2016年的90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330亿元,年均增幅高达57%。目前,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2203万亩,产值365.9亿元,实施主体1.7万个,带动285万农村人口增收,实现了林下经济发展面积、产业效益和助农增收“三提升”。

  “两年多年的实践证明,我省发展林下经济大有成效、大有希望,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实现发展和生态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让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为金山银山。”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美钧说。

  今年11月,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及证监会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全面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万亿元。

  “这是我省发展林下经济的大好机遇!”张美钧介绍,当前贵州森林面积达1.58亿亩,其中,最适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的林地面积有3400余万亩,林业经济还有较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山地贵州,在林多地少、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有着重大意义。

  乘势而上,“十四五”期间,贵州将不断打破发展桎梏,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着林下经济千亿级产值目标迈进!

    ※ 过去,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瓶颈有哪些?

  靠山吃山。在贵州,山区百姓家家户户都有在林下种植蔬菜、中药材,养殖鸡、鸭、鹅的习惯。以林下养鸡为例,如果农户把养殖数量从每年的二三十只增加到200只,按照散养土鸡平均60元/只的售价计算,每年就可以获得至少1万元的纯收入,效益可观。

  但为何林下养鸡过去在贵州不能成为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不敢养多,没有钱买鸡苗。养多了怕惹到鸡瘟又怕卖不出去。而且鸡要天天守到,不能出去打工就没有日常开支。”黔东南州天柱县高酿镇良瑞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泰林说。

  “投入成本高、养殖技术高、市场风险高,这些不仅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也是过去贵州林下经济发展缓慢,始终处于散、小、弱状态的原因。”全国人大代表、天柱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袁昌选介绍。

  我省是典型的山区,地形破碎,集中连片的大坝十分稀少,稍微缓和的坡地也做到了应用尽用。剩余的林地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并且山高、坡陡、谷深、杂木丛生、很多地方连人都进不去。“我们核算过,仅是清林整地一项,每亩所花费的机械费、人工劳务费及废料运输处理等费用成本就要比普通坡地增加2000元。”丹寨县林业局党组书记朱志勇介绍,再加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人工费用等,发展林下经济每亩基础投入超过1万元。如此高昂的成本,实力不强的合作社或企业都无法负担,更不用说普通农户了。

  在技术方面,林下经济涉及各类菌、药种植,各类禽、畜、蜂养殖,涉及面广、学科复杂,由于没有固定的科技支撑团队,单靠林业部门难以完成技术指导。在生产销售方面,由于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有带动性的龙头企业,全省林下经济普遍规模小、链条短、带动能力弱。产业发展以销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没有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林下产品全产业链闭环。

  “规模、加工、销售都是产业实际发展当中的问题,只要干起来了就能一个个解决。但对于贵州来说,过去林下经济发展最大的阻碍是思想意识不够开放,存在观念偏差,很多人机械地强调保护,不考虑长远发展。”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说,他在贵州调研时发现很多地方曾认为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林地清理、整地、栽植、养殖等会使土体裸露、疏松,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破坏,加上环保督察十分严厉,地方负责同志不愿意多事、惹事,没有大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在丹寨县扬武镇红星村,松树林下是一垄垄整齐的黄土,种满了黄精、仙茅等中药材。今年6月至7月,全省暴雨频发,省气候中心统计,丹寨县的降水量超过700毫米。“最开始我们也很担心下暴雨会把土全部冲走,种下去一年的中药材就全部毁了。但是暴雨并没有造成水土流失,只有靠近地块边缘的一些地方被冲走一点点土。”红星村党支部书记张友英说。

  此外,过去红星村的松林长期无人管护,林下杂木丛生,抢了松树的养分和阳光,种了30年的树也只有手臂粗。清理杂木发展林下经济,就是一种抚育手段,土壤肥力和光合作用都得以提升,更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和林分质量的提高。

  “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陈幸良说。

    ※ 现在,贵州林下经济取得了哪些突破?

  不久前,天柱县的刘泰林又卖了300多只鸡,加上此前销售的,今年他家累计卖了1700多只鸡,收入10多万元。“2015年,我家种了300亩油茶,但是油茶至少要六七年才有收益。父亲身体不好,我也不敢去太远的地方打工,只能勉强过日子。”回忆过去的日子,刘泰林难掩苦涩之情。

  2017年,天柱县确立了以土鸡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全县30万亩油茶林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组建县农投公司,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组织方式。2019年,刘泰林从公司领取了2000只鸡苗养在自己油茶林里。“卖的第一批鸡有200多只,不仅把公司的鸡苗钱还了,还赚了2000多元,养鸡效益太好了,我们又不愁卖。”刘泰林说。

  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小康户跨越的不止刘泰林一个。近年来,天柱县以林下土鸡养殖为重点,整合各类资金2500万元,建成了年孵化鸡雏850万羽的良种繁育基地、年屠宰3600万羽鸡(鸭)屠宰场、1.6万平方米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及3000平方米库容冷链体系,打造了“凤玖玖”油茶鸡公共品牌,与重庆土滋滋、华侨城商会签订年供土鸡100万羽、年供冰鲜土鸡30万羽等销售协议。2020年,天柱县预计出栏1000万羽(其中林下350万羽),直接带动贫困人口8300余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天柱县的成功实践表明,要破解林下经济的发展难题,还是要靠组织化示范化推动、项目化市场化运作。”省林业局副局长向守都介绍,近年来,全省林业系统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破解过去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瓶颈。

  抓项目——2019年至2020年,省林业局安排资金2.26亿元,组织实施林下种植养殖示范项目113个。同时,指导各地通过融资创新撬动社会和金融资本发展林下种养示范项目,通过财政奖、企业投、招商引和银行贷的办法,用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投入”,破解了林下经济投入成本高、起步难的难题。

  做示范——全省各国有林场冲锋在前,拿出林地资源、支持林管员等人才参与。晴隆县组建了以县委书记、县长、普晴林场场长为三组长的工作专班和指挥部,在普晴国有林场建设万亩林下菌药基地,共解决固定就业岗位3200个,灵活就业5万人次,户年均增收2.4万元。有效解决林下经济布局分散、管理粗放等问题,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壮大。

  重服务——省林业局编印林下经济技术推广指南和技术手册,对林下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解读。建立了7家省级林下种养项目推广培训基地,面向全省免费开展林药、林菌、林鸡、林蜂等实用技术培训。建立省级林下经济专家团队,搭建政府、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平台,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保障体系。

  建品牌——大力推进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和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证等工作,“大方天麻”“织金竹荪”“施秉太子参”“桐梓方竹笋”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拓展省内、东部、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市场,在上海、北京等地举办招商展销系列活动,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135.8亿元,助力全省林下产品“黔货出山·风行天下”,助推林下经济效益提升。

    ※ 未来,贵州林下经济还需如何发力?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数据:2019年全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达9000亿元,其中过百亿元的省份15个,产值达500亿元以上的省份有9个,江西、广西林下经济产值甚至超过千亿元。林下经济产业已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大众创业的新兴产业。

  “这两年贵州林下经济发展速度很快,3年时间实现了产值从不足百亿元到300亿元的跨越,从贵州的森林资源和具体实践来看,发展林下经济是大有空间、大有可为的,但是想要迈上新台阶,就必须抓住当前的政策机遇,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陈幸良说。

  为丰富农产品供给结构、助力国家粮油安全、促进林区山区群众稳定增收、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通过完善资源管理政策、放活林地等土地流转政策、落实配套用地政策等举措,推动科学高效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允许利用二级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适当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地方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或通过对上一轮退耕还商品林地实施林相改造等方式,建设林下经济基地;鼓励采取出租(转包)、入股、转让等方式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允许通过租赁、特许经营等方式开展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在不采伐林木、不影响树木生长、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允许放置移动类设施、利用林间空地建设必要的生产管护设施、生产资料库房和采集产品临时储藏室等。

  这些支持政策将有力地解决长期以来我省因采伐指标和采伐强度不够、流转集体林地比较困难等原因导致的林下经济发展空间不足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农户自发参与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有实力有意愿发展林下经济的企业也更有吸引力。

  “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省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这是我们林业工作的新的历史机遇期,也对我们林业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张美钧说。

  下一步,全省林业系统将紧紧围绕全省“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持续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要争取尽快出台省级层面的加快林下经济发展高质量意见,指导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模式,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既不一刀切强调集中连片,也不盲目追求单个产业规模。注重全省总体布局,避免同种品种规模过大,导致供大于求。重点抓好科学规划、示范和种苗基地、产品精深加工、景观利用、利益联结、壮大主体、品牌打造、产销对接等方面任务。同时,在拓宽林下经济发展资金渠道、加强林地资源利用管理、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支撑服务、推进人才储备工作、推进公共品牌和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制定鼓励和引导政策,将林下经济打造为兴黔富民的新兴特色产业。(方春英 吴采丽)

 

网络实名:吉林省林业产业网
Copyright 2008-2009 jllycy.com,All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     承办维护:吉林林业科技信息中心    电子邮箱:jllycyxh@163.com     联系电话:0431-88627576(协会)

ICP备案号:吉ICP备06006197号  网页分辨率1024*768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浏览


吉ICP备1800520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00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