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信息》2022年第12期
2022-12-2 访问次数:1685次
林业产业信息
第12期
(总第323期)
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主办 2022年12月2日
本 期 要 目
省内动态
2 吉林省推进现代国有林场示范建设
国内动态
3 14部门发文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
4 《关于推进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
5 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
6 林草碳汇研究院揭牌成立
7 浙江:在绿水青山间探寻共富密码
9 看三明林改如何兴林富民
吉林省推进现代国有林场示范建设
国有林场改革后,吉林省林草局适时启动创建现代国有林场试点,将国有林场改革向纵深推进。
通过国有林场改革,吉林省将原有的338个林场整合为89个国有林总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改革打破了发展桎梏,明确了功能定位,理顺了管理体制,活化了经营机制,妥善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全省国有林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改革前的2015年相比,2021年,林场职工人均年收入由1.52万元提高到3.87万元,林场森林蓄积由2.82亿立方米增长到3.14亿立方米。
在此基础上,根据中、东、西部国有林场发展类型、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吉林省选取16个国有林场开展试点,计划用5年时间,将16个试点林场建设成为管理制度健全、人员精简高效、森林经营科学、资源保护有力、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充分、林区富裕和谐,集绿色、文化、智慧、科技为一体的现代林场,示范引领全省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
2020年6月,吉林省林草局与试点市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通过省市共建,推动政策、资金、项目、服务资源等向试点林场集聚。为凝聚相关行业部门合力,当年9月,吉林省林草局联合省发改、教育、民政、财政、人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旅、卫健、能源、畜牧等16个部门下发《吉林省创建现代国有林场试点方案》。目前,16个试点林场已投入资金5.35亿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林场生产生活环境极大改善。
全省探索森林资源经营方式创新,鼓励试点林场按照近自然、多功能、健康可持续的森林经营理念,科学开展森林抚育,调整优化森林结构,大力培育红松、水曲柳等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以及核桃楸、文冠果等生态经济兼用林。16个试点林场5年计划建设森林景观提升、大径材培育、森林生态修复、红松果林及红松母树林等各类森林资源培育示范林5100公顷,现已完成3537公顷。产业发展方式同步创新,鼓励试点林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开展以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为主的多元产业项目。同时,统筹推进林场和周边村镇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周边乡村经济。
各试点林场加快构建现代化国有林场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企业行政管理、职工教育培训以及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培育、经营利用等制度。同时,探索现代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健全和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森林资源保护培育机制,严格实行政事企分开的现代国有林场管理体制。
下一步,吉林省将研究出台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政策意见,挖掘森林资源潜力,探索国有林场现代化发展新途径。(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李月安)
14部门发文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14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意见》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环保、生态自然等绿色旅游发展模式。引导人民群众亲近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要鼓励城市公园利用空闲地、草坪区或林下空间划定非住宿帐篷区域,供群众休闲活动使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和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开放时间,建立地块轮换制度,避免植被被过度踩踏,加强植物养护和设施环境维护管理。依据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及管控要求,进一步完善露营地建设标准,审慎探索在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露营地建设和露营旅游。要与户外运动、自然教育、休闲康养等融合,打造优质产品。
露营旅游休闲经营主体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和生产经营相关各项规定,依法依规取得相关证照或许可,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等管理。要强化防火宣传教育,严格落实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要求和野外用火管理规定,森林草原高火险期禁止一切野外用火。(来源:中国绿色时报黄山)
《关于推进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
11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意见》提出花卉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花卉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花卉品种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花卉产业布局结构更加优化,花卉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花文化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人民群众花卉消费意愿显著提高,花卉多种功能有效拓展,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花卉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年销售额达到3000亿元。到2035年,花卉种业创新体系健全完善,主要商品花卉品种国产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布局结构更趋科学合理,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花文化日益繁荣,花卉消费持续增长,花卉出口稳步扩大,完备的花卉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力争年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
为推进我国花卉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坚持规范发展、优化结构,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前提下,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标准化生产,注重提质增效,实施品牌战略,延长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坚持科技兴花、自主创新,推进花卉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在花卉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攻克关键技术,加强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品种创新。坚持文化引领、促进消费,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花文化,吸收世界优秀花文化成果,推动花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花卉消费动力;完善花卉生产、流通、服务体系,加强花卉贸易合作,推动中国花卉走向世界。
《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花卉业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花卉种业创新、强化产品质量提升、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延长花卉产业链、健全花卉物流体系、完善花卉市场体系、推动花卉产业数字化赋能、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促进花卉消费、弘扬优秀花文化、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12个方面。
其中,关于强化产品质量提升,《意见》提出,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促进花卉业提质增效;支持花卉全产业链机械装备引进和创新研发,提升产品质量装备技术保障水平;完善我国花卉标准体系,推进花卉标准升级,着力完善花卉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强化花卉流通领域监管,推进产地标识、产品溯源工作;加强花卉品牌打造,提升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
《意见》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服务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加快人才培养、扩大宣传推广等六项保障措施。(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张萌)
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
近日,长三角一体化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高端论坛在2022 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期间举办,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林长制改革进行实践交流和理论研讨。论坛期间发布了2022 年度长三角地区林长制改革十大案例。
长三角一体化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是全国首个跨区域的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国家林草局和沪苏浙皖林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根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一年来,沪苏浙皖在林长合作、“五绿”并进、科技创新、信息共享、理论研究等方面不断凝聚共识、加强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一批合作成果。
沪苏浙皖将全面巩固深化林长制改革成果,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持续健全林长制体系,推动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党政领导林草资源保护发展责任体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林长制改革为契机,谋划长三角林草生态建设全局,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生态建设协同治理水平。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着力提升森林质量。用好林长制督查考核激励评价,发挥安徽省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国林长制改革再上新台阶。(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孙伟娜 徐骁巍)
林草碳汇研究院揭牌成立
11月15日,林草碳汇研究院在中国林科院揭牌成立,将开展林草固碳增汇理论与关键技术、林草碳中和战略等重大问题研究。
成立碳汇研究院是国家林草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林草部门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家林草局要求,林草碳汇研究院要开放办院,统筹各方面优势资源,扎实开展基础性研究,及时把相关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林草碳汇制度、规划、标准等制订中。推动建立林草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为开展林草碳汇交易试点提供科技支撑。定期发布科研成果,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开展项目、举办论坛等方式,搭建国际性林草碳汇交流合作平台,讲好中国林草碳汇故事。国家林草局将在机制创新、资金项目、人才交流等方面为林草碳汇研究院提供支持。
林草碳汇研究院将对标国家“双碳”目标,绘制林草碳储碳汇双增路线图,形成林草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策略路径与行动方案。聚焦林草碳汇核心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积极构建林草碳汇效益核算与指标体系,推动林草碳汇科研成果应用。
林草碳汇研究院成立了专家委员会,聘请方精云、于贵瑞、张守攻等两院院士和行业专家担任委员。
林草碳汇研究院与中林集团、腾讯公司等8家单位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将在森林碳汇数字化监测技术研发、建立数字森林碳汇智慧平台、打造森林碳汇开发数字生态圈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迟诚宋平)
浙江:在绿水青山间探寻共富密码
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浙江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的重任。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2021年,林业产值达5560亿元,以全国2%的林地创造了全国8%的林业产值。推进共同富裕,浙江林业潜力巨大。
浙江省林业系统立足浙江林业特色,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石,以共建共享为导向,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新项目,推出一批新政策、新举措,做大做强五大千亿元产业,努力打造林业促共富的“浙江模式”。
拓宽渠道变现
“装箱完毕,出发。”一辆辆装有竹木小家具的大货车从龙泉市竹木电商产业园出发开往全国各地。龙泉市竹木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欣仪介绍,近半个月,产业园里单家企业每天在电商平台的销售量都有三四千件。
近年来,乘着互联网的东风,龙泉市竹木电商迎来爆发期,除竹木电商产业园的新兴企业之外,一些老牌龙头企业也逐步加入。
1998年成立的浙江能福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太阳伞、户外家具等产品的外向型企业。公司董事长李伟介绍,公司正陆续布局国内电商平台。在户外伞的生产上,正积极采用竹制品作为伞骨,以代替木质和铝制材料。现有价值7000万元的原材料均来自龙泉本地,其中90%是毛竹,带动了110余户林农增收。
作为浙江省第二大毛竹产区,如何将资源变资产,是龙泉市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2021年以来,龙泉市首创“益林共富”多跨场景应用,打造林业时空管理“一舱三端”,实现7个层级17个部门98个事项的多跨协同、资源共享。
“把共同富裕文章做大做实,走出一条生态保护、林农致富双赢新路,这是我们真正想做的。”龙泉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市林业科学院院长徐肇友说。
国乡合作造林
“看到前方山上的水杉林了吗?这批都是大径材,平均胸径22.1厘米。”丽水市庆元县实验林场“良秋大片”国乡合作造林基地工作人员介绍,这片山林是国有林场从林农手中承包过来的,共870亩,一亩地的木材价值可以达到2万元,按照国乡合作约定的分成比例,这片山林的收益有600多万元属于林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庆元县组织开展了第一轮大规模国乡合作造林,采取国有林场出资金、出技术,林农出土地,山权不变、林权共有,收益按比例分成的模式进行合作。在庆元县,像“良秋大片”这样的国乡合作造林基地有30余万亩。
“这种模式很好,把林地交给国有企业我们很放心。”庆元县松源街道城北村党支部书记吴治珠前不久刚领了国乡合作造林分红。她说,第一轮国乡合作30年来,村集体获得收益140余万元,每亩林地收益一般可达4800元。
在第一轮国乡合作造林调研中,庆元林业部门发现了“国乡造林兑现收益周期长、见效慢,导致部分林农不愿意续签”这一问题。为此,2021年,国乡合作推出2.0升级版本。
“现在每三年一次预先发放分红,不仅能解决收益兑现慢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森林资源资本化、市场化运营,把蛋糕做得更大一点。”庆元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林业中心负责人夏瑞满说。
美丽经济赋能
“吃不愁,穿不愁,钞票送到家门口;老也笑,小也笑,人人在家赚钞票。”望着眼前的好山、好水、好人家,金华市磐安县花溪村党支部书记李茂华不禁感叹。
谁能想到,这个小村庄几年前大多还是泥坯房,村民以砍树卖木材为生。随着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创建和大盘山入选全省十大名山公园,背靠绿水青山的花溪村开始转型,由依靠“柴火经济”转向发展“美丽经济”。
2017年,花溪村以“景村融合”为目标开始整村改造,农户纷纷办起民宿、农家乐,累计发展民宿58家,村民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同时也吸引了不少青年回乡创业,晴柔民宿经营者李金达就是其中一个。
“2019年,我从杭州返乡开起了民宿,当时只有一幢楼,每到节假日都几乎满房。看着大好前景,我又赶紧筹建了两幢民宿,现在一年收入超百万元。”李金达说,通过保护生态,向游客展示自然资源获取收入,这种村景融合的生活真是向往的生活。(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张科 朱齐超 吴文娟)
看三明林改如何兴林富民
首张林票发行、首个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首创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管理激励机制……作为全国林改的先行区,福建省三明市以改革创新精神书写了精彩的三明林改篇章。如今,三明林改再出发,加快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促进林改兴林富民。
今年9月,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成立了首个以林业为主的集团——金木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也是三明市持续深化林改、优化林业资源的一次探索与实践。同月还有另一个好消息,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升级为福建省首个区域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提供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类知识产权转化、林权流转、林产品供销、农林物资(服务)采购等五大类品种交易,打造“立足三明、辐射全省、接轨全国”的区域性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
三明市创新“共享联办”服务机制,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让采伐审批更加便捷高效。同时,为破解山地纠纷难题,建立了林权纠纷市县乡联调机制,开展权籍调查质量联合监督,优化人员配备,实现林权不动产登记、权籍勘验全免费。今年以来,全市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发证3695本、面积69.8万亩,为林农节省费用233.4万元。
金融“活水”流向青山绿水,注入发展活力。三明市围绕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走出一条具有三明特色的林业金融路子。
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金融发展,联合三明银保监分局、金融监管局出台《金融支持林改再出发的若干措施》,推行林权抵押贷款合同公证业务,推广“福林贷”“益林贷”等普惠金融产品,探索公益林补偿及天然林补助的收益权质押贷款回购天然林试点,加速“资源变资产”。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林业信贷7.73亿元。
以碳票抵消碳排放,是“活树变活钱”的生动实践。三明市从生态司法等方面发力,创新推行“认购碳汇令”,成立村级碳票基金,将林业碳票作为贷款的可质押物,系统性实施林业碳汇“三建两创”行动。全市新开发林业碳票项目10个、碳减排量24.5万吨,有11件司法案件认购碳汇4128.3吨。
在清流国有林场嵩口镇范元村岗梅种植基地山场,一株株草药长势良好。2021年起,三明市以华润集团对口支援清流为契机,与华润三九开展合作。由华润三九提供免费岗梅种苗、技术指导、订单生产、保底价收购等,以清流县九龙溪国有林场、清流国有林场为龙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林农积极参与林下中药材岗梅种植。目前,华润三九支持清流县免费岗梅种苗87万株、岗梅种子44公斤。
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国有林场“跨场联建、场村合作、科技引领”机制功不可没。今年以来,全市省属国有林场与村集体、林农大户等33个经营主体开展合作,新增经营森林1.23万亩,预计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明市精心画好“山水画”,林业产业实现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林产加工业产值486.25亿元、比增4.42%,林产加工企业吸纳就业4万多人。森林旅游、康养营业收入11.8亿元,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等特色富民产业产值分别实现70亿元和153.9亿元,带动从业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江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