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考验企业生存力 木地板行业机遇留给谁
2008-11-10 访问次数:1992次
木地板行业机遇留给谁?
全球金融危机考验企业生存能力,抄底价行动让市场竞争更激烈
都在谈论“过冬”,谁能“过冬”?
近段时间,谈论“洗牌”已逾10年的木地板行业,终于转变了话题,人们谈论的焦点从以往谁将被洗掉变成了自己如何“过冬”的问题。和其他制造业相比,木地板行业的入市门槛并不高,基本属于半生产半加工性质,全国近5000家企业的巨大产能,必然将市场推向“供大于求”生产过剩的被动格局。不久前,某品牌一位省级总代理考察长三角归来,谈论中有一种莫名的悲凉,在一个集中有800家木地板生产企业的地区,半年多时间约关闭了1/2。“以前竞争那么激烈,他们都没倒下啊!”这些未能“过冬”的事例,无疑极大地刺激了目前准备“过冬”的企业神经。
不过,行业内也有人谨慎持乐观态度,认为四川这一木地板销售大省,灾后重建面广,装饰材料需求量大,只要熬过明年上半年,形势或许会好转。针对这一说法,业内专家的看法却几乎一致,过冬得有条件,即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断臂再生满足“本地化”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所谓可持续发展,简单地表述就是“长期增长与再生”,就企业而言,是否可持续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形成一致的机制来评估企业的业绩;B、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使产品在设计中达到最优化;C、增强内部资源整合并科学预见每项决策将会造成的社会影响;D、改善营销方法,凸显核心价值观,做每件事都要对公众诚实,正直和尊重。此外,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特征在于它是一个过程,“过程体现完美”。近年来出现在地板行业的“欧典事件”以及药业、乳业发生的一系列影响恶劣的事件,均涉及到大品牌、大企业,应该说,他们正是倒在了“过程”中。对公众诚实与否,直接的社会反映就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消费,实际上任何产品都存在优缺点,是有条件使用的,是需要不断创新完善的,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大胆地让公众有知情权,企业才能断臂再生,谋求更大的发展。此外,众多大品牌企业的子公司都在复制母公司的蓝本,虽然这样可以保持系统化管理,但你的系统总是会被竞争者打乱,因此,因地制宜的“本地化”模式创新极为重要,就“过冬”而言,木地板行业长三角有长三角的过法,四川有四川的过法。比如在四川,近年来已显颓势的地砖销售市场又开始强劲反弹,重新抢夺了部分木地板的市场,所以说,如何使自己的销售最大限度的“本地化”,才是“过冬”的准备条件之一。
抄底价让利意在力保市场份额
据记者调查,时值岁末,部分木地板企业已开始出台应对“冬天”举措,对于吃货量大的代理商给予厂价打折,这一举动的目的,意在形成厂家让利给代理商,代理商再让利给分销商,最后形成分销商有较大让利空间给消费者,而少数大型装饰材料卖场,更是直接从厂家获得让利,又直接转让给消费者,以保证卖场的持续人气,目前市面流行的所谓抄底价,正是指这种让利方式。最近正筹备推出年末“抄底价”的富森·美家居等大型卖场,涉及的品类几乎涵盖了家居产业的卫浴、灯饰、木地板、墙地砖、橱柜、家具等近12个行业产品。对此,商家代表的说法为,打出“抄底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保住已有的市场份额,甚至有可能扩大份额。“这也是过冬的一种竞争吧”。一些准备推出“抄底价”的圣象、升达、肯帝亚、鸿基、安信等木地板企业负责人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面对这轮行情,对于欲在在本年度最后两月要装修新居的消费者,不啻是一次省钱装新家的绝好时机。
来源:中国国际木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