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企业风采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大经路2206号21世纪A座1008室

网址://www.fullaulas.com  或:吉林省林业产业   

 E--mail:jlslycyxh@163.com

邮编:130041   

 

欢迎光临吉林省林业产业网站,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您联系我们!
贾治邦:加强防沙治沙 建设生态文明

     2008-6-23       访问次数:2381次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快防沙治沙步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这一主题,旨在反映时代要求,揭示防沙治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紧密关系,增强公众的防沙治沙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工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防沙治沙的三个重大变化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沙区各级林业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重点治沙工程稳步推进。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四期等重点工程,近年来年均完成治理任务190多万公顷,比2000年前翻了一番。目前,全国已有20%的沙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重点治理区林草盖度增加20%以上。
  二是综合防治体制基本建立。完善了部门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了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的作用,形成了多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推广了林业、农业、水利等多种综合治理模式,实行了林业、农牧业和水利多种防治措施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治理成效。
  三是依法防治格局初步形成。颁布实施了防沙治沙法,初步形成了防沙治沙法律体系。建立了沙区植被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禁止滥开垦、滥放牧、滥樵采的“三禁”制度,重点沙区省推行了禁牧、休牧和轮牧制度。组织开展了多次执法检查,及时掌握法律实施情况,严格落实各项法律规定。
  四是科学防治措施全面落实。成立了荒漠化防治高级专家顾问组,建立了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开展了宏观战略研究,实施了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推广了治沙成熟实用技术,建立了沙化监测体系,为科学决策、科学防治奠定了基础。
  五是社会参与机制逐步形成。国务院作出了防沙治沙决定,完善了防沙治沙的财政、信贷和税收扶持政策。经国务院授权,国家林业局与重点省区签订了防沙治沙目标责任状,地方各级政府也层层签订责任状和单位治沙责任状。全社会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形成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防沙治沙的新格局。
  随着保护和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沙区沙进人退的局面初步得到遏制,防沙治沙工作实现了三个重大变化:一是沙化面积缩减。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二是沙化程度减轻。沙区植被明显增加,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面积在沙化土地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36.1%下降到目前的33.9%。三是扩展区域减少。全国已有27个省份沙化面积实现缩减,与1999年相比增加了8个。这项由中国几代治沙人艰苦努力取得的重大成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今年5月召开的世界第十六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会议主席称:“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防沙治沙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全国仍有174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8.1%,一些重点、敏感地区的沙化还在扩展;“人口、牲口、灶口”对沙区生态资源的压力仍很大,破坏荒漠生态系统的行为时有发生;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温室效应加剧,增加了防治工作难度;一些地方重经济、轻生态的思想依然存在,防沙治沙责任制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全国防沙治沙的任务十分艰巨。
  加强防沙治沙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家和全球的战略高度,在深刻总结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将其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土地沙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实现生态良好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加强防沙治沙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土地沙化吞噬着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制约着沙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威胁到沙区近4亿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最大难题。只有搞好防沙治沙,沙区人民的生存才能得到保障,沙区资源才能做到可持续利用,沙区经济与生态才能实现协调,沙区经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第二,加强防沙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艰巨任务。生态文明倡导尊重、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核心是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关系。加强生态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防沙治沙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沙区的生态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才能实现整体好转,建设生态文明才会有良好的生态基础。
第三,加强防沙治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沙区既是生态脆弱区,又多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实践证明,只要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防沙治沙就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沙区就一定能够实现治穷致富。
  第四,加强防沙治沙是履行国际公约的应尽义务。荒漠化和气候变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认真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搞好防沙治沙,不仅是履行《防治荒漠化公约》的需要,也可以通过扩大林草覆盖,吸收二氧化碳,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树立我国对全球生态和国际事务高度负责的大国形象。
  防沙治沙工作要实现“五个转变”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大力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努力实现由‘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转变”。温家宝总理强调,防沙治沙要坚持科学防治、综合防治、依法防治。我们一定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自然规律,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的“五个转变”。一是由以治理为主向治理与保护并重转变。在强化治理的同时,切实解决好人口、牲口、灶口问题,严格保护沙区林草植被。二是由以人工措施为主向人工措施和自然修复相结合转变。在搞好人工治理的同时,注意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加大封禁保护力度,促进生态自然修复。三是由以生态效益为主向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转变。通过积极发展沙区特色产业,实现沙区生态、经济良性互动。四是由注重治理速度向速度、质量并重转变。既要保持治理速度,又要保证治理质量,确保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五是由依靠投资拉动向投资拉动、政策促动、宣传发动相结合转变。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通过调整政策、活化机制,形成全民治沙、全社会治沙的新局面。当前要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着力抓好重点工程。通过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等手段,提高现有重点工程建设成效,并积极争取尽快启动一批新的重点治理项目,建设一批封禁保护区、治沙示范区。
  二是着力强化依法防治。加大防沙治沙法宣传力度,使沙区广大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尽快制订防沙治沙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真正把各级地方政府对防沙治沙负总责的要求落到实处。健全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毁林毁草开垦、乱采滥挖等行为,保护荒漠植被,巩固治理成果。
  三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把国务院防沙治沙决定中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快林权制度改革,让治理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通过防沙治沙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着力强化综合防治。坚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人工治理和自然修复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部际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防治合力,共同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五是着力强化科技创新。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创新研究,针对防沙治沙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开展多部门、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建立健全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的推广、应用。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把防沙治沙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是着力做好国际履约工作。我国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缔约国,履行公约是一种国际政治承诺,既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又要积极争取各项权益,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我国防沙治沙水平。
  防沙治沙,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事关全球生态安全。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扎实的工作,全面推进防沙治沙事业,为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网络实名:吉林省林业产业网
Copyright 2008-2009 jllycy.com,All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     承办维护:吉林林业科技信息中心    电子邮箱:jllycyxh@163.com     联系电话:0431-88627576(协会)

ICP备案号:吉ICP备06006197号  网页分辨率1024*768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浏览


吉ICP备1800520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00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