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奋力前行,现代林业取得新进展──2009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报告解读(上篇)
2009-1-12 访问次数:1592次
中国绿色时报1月9日报道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注定被历史铭记的一年: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突袭大半个中国,汶川大地震震撼全世界,灾区林业职工、林农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国宝大熊猫等野生动植物安危让人揪心牵挂,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林区基础设施遭受重创;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面对灾难与危机,全国林业系统紧紧围绕国家大局,有效应对,攻坚克难,科学发展,总体上保持了林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进展1 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 林业体制改革 林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试点也取得新进展。 【新闻链接】福建、江西、辽宁、浙江、云南5省基本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河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8省市全面推开主体改革,其他省区市都在积极开展改革试点。 全国已承包到户的林地达12.7亿亩,占集体林地的50%。 【新闻链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亿万农民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获得了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发家致富的创业平台,各种生产要素大量向林业流动。2008年,河南省投入林业资金61.3亿元,造林601万亩,比上年增加337万亩;云南省投入林业资金35亿元,有效带动了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福建省林业贷款余额66.1亿元,有55万农民工返乡务林;江西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0亿元,40.9万农民工返乡务林,全省农民人均林业现金收入680元,同比增长15%;辽宁省有1200万农民经营林业,收入明显增长;河北省发展林下经济60多万亩,产值10多亿元,实现了农民“不离乡、能就业,不砍树、能致富”。 关键词 林业机制创新 林业发展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明确规定,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开始建立。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统筹规划。通过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林业发展实现了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向多渠道投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全面推动的转变。 【新闻链接】全国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已达到6.99亿亩,25个省区市建立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地方年补偿资金达18亿元,福建省从水资源费中安排35%用于生态公益林补偿。江西省26个县近300万亩森林纳入火灾保险,保险金额近14亿元。 进展2 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2008年我国生态建设呈现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全面协调推进的局面。加强了城市森林建设,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1%。加强了农田林网和草原防护林建设。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全年完成造林7157万亩,同比增长22.1%。国务院已初步确定延长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实施期,进一步完善了退耕还林政策,增加了三北、沿海防护林等工程建设投资。形成了生物质能源林、碳汇林、珍贵树种培育等新的增长点。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深入开展,完成义务植树23.1亿株。森林经营进一步加强。强化了“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理念,造林基地供种率提高到63%,良种使用率提高到51%,种苗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实施了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资源管护力度不断加大。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深入推进,一些重要和脆弱湿地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开展了江苏溱湖、湖北大九湖等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新闻链接】全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36处、国家湿地公园38处,49%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强化了地方政府防沙治沙责任,沙区全面实施“三禁”制度。甘肃、宁夏、内蒙古等重点省区沙化土地治理面积明显大于扩展面积。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扩展趋势实现逆转。塔克拉玛干等重点敏感区治理步伐加快,重点沙区绿洲面积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启动,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沙尘暴监测应急工作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林业自然保护区达2006处,面积18.4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8%,90%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朱鹮、扬子鳄、野马等放归自然的试验积极推进。圆满完成了大熊猫赠台相关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野生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进展3 林业抗灾救灾取得重要成果,应急能力明显增强。 2008年我国接连发生重特大突发灾难,全国务林人紧急行动、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英勇奋战,战胜了各种困难,夺取了抗灾救灾的胜利,恢复重建也取得重要成果。通过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林业应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关键词 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受灾最重、损失最大、影响最深远、恢复最艰巨的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各级林业部门领导立即赶赴一线救灾,林业干部职工奋力救助受困群众,林业专家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救灾,抗灾信息迅速沟通,应对措施及时落实,减少了林农损失,得到了中央支持,完善了林业抗灾救灾机制。国家林业局在湖南郴州召开了全国林业灾后重建现场会,全面部署了恢复重建工作。国务院决定投资364亿元开展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明确了减免世行贷款债务、将林业救灾资金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等八项政策。 关键词 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林业局迅速作出抗震救灾紧急部署,四川、甘肃、陕西等灾区林业部门紧急行动、昼夜奋战,全力抢救受灾群众,妥善疏散大熊猫,想方设法解决困难,千方百计保障供给。非灾区林业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纷纷捐款捐物,全力支援灾区水、电、路、通讯设施的恢复重建,积极解决灾区物资缺乏和看病难等问题,妥善安排灾后重建和群众过冬。国务院批准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落实投资131亿元。 关键词 处置森林火灾等灾害 在全国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林下可燃物大量增加、防火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偏高的严峻形势下,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火。成功防治美国白蛾、草地螟等有害生物灾害,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作出了贡献。 进展4 林业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兴林富民取得新成效。 林业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兴林富民已成为各级林业部门的生动实践。 【新闻链接】林业产业规模扩大 由于受雨雪冰冻灾害和地震灾害,特别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林业产业发展总体放缓,但林业总产值预计仍可达1.33万亿元,同比增长6.08%,进出口贸易额有望突破700亿美元。全国规模以上林业企业超过1.5万家。浙江、广东、福建省林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新闻链接】林业产业结构优化 速生丰产林、木本粮油林等快速发展,纸浆和人造板原料林成为社会投资重点,企业、农户、外商成为商品林投资主体。初步形成了木竹加工、木桨造纸、林特产品、花卉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等产业集群。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到709处,森林旅游人数超过2.5亿人次,社会综合产值1200亿元,同比增长20%。林业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52:41:7转变为44:47:9。 【新闻链接】林业特色产业蓬勃兴起 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形成森林食品和北药主产区。云南、湖南、江西等省形成木本粮油特色产业,湖南省2008年茶油产量突破12万吨,产值突破65亿元。河南省经济林面积达1300万亩,花卉苗木面积85万亩,亩均收入4000元。新疆、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形成林果特色产业,新疆种植林果1450万亩,产值120亿元。 进展5 生态文化建设扎实开展,社会生态文明观念不断强化。 通过发展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生态文明已开始由观念变成政府的决策和社会的行动。 一是生态文化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成立了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等理论研究和组织机构,梳理了生态文化建设内容,丰富了生态文化的内涵,生态文化不断向自然、社会和人文文化拓展,向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渗透。 二是生态文化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建设了一批以国家森林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命名了一批现代林业示范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安徽、福建、重庆等省市建设了一大批“森林人家”、“农家社区森林公园”等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基地。 三是生态文化传播力度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林业的力度加大,网络、手机等现代媒体关注林业的热情提高。制作播出了《森林之歌》《山林的呼唤》《踏界》等一批影视片,多次组织著名文艺家深入林区采风,举办了生态文明高层论坛、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等活动。 四是生态文明观已开始变成政府决策和社会行动。一些地方政府把“追求科学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生态文明,确保发展永续,确保生态永续,确保宜居永续,确保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旗帜,积极采取重大举措,大幅度增加林业投入。 【新闻链接】山西省近3年年均投资50亿元,实施身边增绿工程。江西省规划投资120亿元,实施“一大四小”工程。重庆市规划投资480亿元,建设森林重庆。同时,交通、铁道等部门加快绿色通道建设,完成绿化里程10万多公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7个省区实施了10个碳汇造林项目。 进展6 积极应对国际林业热点问题,增强了我国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一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和外交活动。 国家林业局把落实胡锦涛主席在第15次APEC会议上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举全局之力积极推进,取得重要进展。在2008年底第16次APEC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宣布“网络”正式运行,并被写入会议宣言。同时,还参与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编制工作;将森林与气候变化列入中欧领导人峰会内容;积极参与林业国际规则制订,出席了第14次应对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大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提升了我国林业对外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新闻链接】经国务院批准,“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部际协调小组成立,拟定了网络发展路线图,召开了由24个国家、地区和16个国际组织出席的网络启动会议,发布了与美国、澳大利亚共同制订的网络框架文件,落实了3亿元网络发展专项资金。 二是推进林业双边和区域合作。 积极参与中美经济战略对话,配合中欧首脑会议,促进中欧森林执法合作。认真做好大熊猫、朱鹮、东北虎等外交配合工作。继续加强林业双边、多边国际合作。 【新闻链接】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已发展到35个,与50多个国际组织和双边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初步建立了全球竹藤合作网络。 三是认真履行国际公约。 主动承担国际义务,认真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并积极协调推进全球生态建设,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加大技术和资金输出力度,援助欠发达国家生态建设,受到国际社会赞誉。特别是由于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人工林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我国林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话语权和主导权不断增强,为国家重大外交作出了贡献。 进展7 林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保障能力明显强化。 【新闻链接】林业建设资金明显增加 落实中央投资700多亿元,地方各类投资上千亿元,林业贴息贷款达到132亿元。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林业投资36.5亿元,首次开展了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试点。 【新闻链接】依法治林扎实推进 修订了森林防火条例,扩大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推行了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了林业行政执法行为和许可行为,加强了“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了“飞鹰行动”等严打行动。 【新闻链接】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围绕良种繁育、产品加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油茶产业,全力开展科技支撑服务,科技贡献率提高到35.4%。加强了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争取了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新闻链接】机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加强了林业机构建设,拓展了林业部门的职能,增加了武警森林部队编制,推进了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强化了林业工作站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四型机关、做五个模范”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机关两建和廉政建设。(国家林业局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