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家具“三大产业”向中国挺进
2009-9-1 访问次数:1919次
中国家具出口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其中就有抢夺了意大利在国际市场的部分份额。
近5年来,意大利家具业由于国内购买力下降,产业开始滑坡,出口萎缩。2004年,意大利两大国际市场——德国和美国,采购力度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出口额分别减少6.4%和12.7%,持续了这几年的下滑趋势。
米兰展组委会主席罗萨雷沃·米斯诺认为,意大利家具制造业的竞争力正在削弱,家具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缺陷。
意大利国内市场增长乏力,家具市场在结构上处于老化状态。即平均高收入阶层对大部分基础性的消费需求已经饱和,这种情况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和结婚人数的减少而更趋恶化。
意大利家具出口还面临三方面的困境:一是欧元升值。意大利家具出口欧盟和欧元体系以外的国家占家具出口总额的40%,由于汇率变化(强劲欧元使出口更困难),家具出口的竞争优势受到削弱,尤其是近2年。二是原材料价格频频上涨。意大利用于家具生产的木材原料80%靠进口,用欧元买进,以美元卖出产品。企业叫苦不迭,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钢铁、铝材和金属材料价格上涨了15%~45%。木材原材料成本增加了35%,这使意大利经济处于谷底。三是市场竞争日夜激烈。尤其是来自 中国、波兰、加拿大、墨西哥的竞争,在中低档家具领域更甚,这些国家更富有竞争的价格优势。
中国家具快速发展势不可挡。这里借用意大利办公椅生产商卢乔·扎莫一句话“没人再能阻挡 中国人”。面临恶化的经营环境,意大利家具设想在 中国市场谋求出路。为此,意大利的家具“制造业”、“零售业”、“设计业”纷纷向 中国挺进。
一、制造业
意大利第一、第二、 第三大沙发制造商在 中国均独资建立工厂。第一大沙发制造商拉图兹集团在 中国建两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和杭州。2005年拉图兹全球销售8.34亿美元。而第二大沙发制造商德科洛公司在深圳建了35万m 2厂房,员工5 500人,2006年销售5亿美元。
除此,还有在 中国办合资(合作)企业。2003年11月, 中国恒福利.意大利家具生产基地在北京落成。占地面积10万m 2。第一期销售3亿元。企业还将在现在100亩基础上扩大200亩,为意大利家具厂商来华搭建平台。意大利尼古拉蒂·米兰西公司在福建省建10万m 2的工厂,现在每天的产量达到100套。2006年初再建第二家工厂。深圳的“金凤凰”、温州的“飞拉利”、浙江的“顾家工艺”等都有意大利的合作项目。
二、 零售业
意大利家具零售业进入 中国市场有“三步曲”。第一步是 中国家具商,到意大利采购,原装进口在 中国商场销售;第二步是由代理商进入 中国,如“达芬奇”等;第三是意大利厂商直接到 中国市场设“窗口”或专卖店销售。
2001年,意大利博洛尼公司与北京科宝公司合资成立“科宝博洛尼”,是一家高档家居产业集团。科宝博洛尼产品集合整体厨房、整体卫浴等。主打“整体家居”,即从家具、家电到装修做成一体化产品。双方共投资6 000万元以上。
据科宝博洛尼总经理蔡明透露,投资用途是回购意大利博洛尼手中全部25%股份,进行海外扩张,如南非和日本等地;并且推动公司于2008年实现海外上市。“我们在 中国市场还没有真正的竞争者。”蔡明表示, 中国市场状况导致了整体家居产业崛起的可能性,因为 中国的家居品牌都不强势,十分零散,并且家电厂商也无法向下游扩展。科宝博洛尼定位高端市场,目标市场是每年购房者中最多30%的高端群体,一套整体家居从15万到700万元之间,这决定了科宝博洛尼采取独特的销售模式。目前,科宝博洛尼已在全国60座城市以“总店+窗口店”的模式进行布局,一家8 000 m 2的体验中心于2006年8月在上海开张。蔡明透露,科宝博洛尼今年营业收入6亿至7亿元之间,预计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15亿至20亿元,净利润2亿元。
三、设计业
中国家具企业已经有不少高薪聘请意大利设计师加盟。除此之外,意大利的设计公司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开办设计公司。
2006年1月,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已在北京、上海设立了办事处。中欧设计中心(总部设在北京),已有20多名优秀的欧洲设计师加盟。北京郎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合作,建立设计管理咨询机构。上海木码设计中心与意大利人合作创办。
意大利人路易·劳伦斯毕业于英国白金汉郡大学,是资深设计管理及产品策划专家。专业领域涉及产品设计、家具及室内设计、市场推广、设计教育及设计管理。路易现任木码设计中心总监及合伙人。来自意大利的路易,选择了上海这个东方创意之都作为他第二个实现设计梦想的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