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信息2010年4期
2010-6-2 访问次数:4665次
本 期 要 目
省内动态
2 2009年全省林业产值创历史新高
2 白山市实行专业合作大力发展中药材和绿色山野菜
国内动态
3 部分省市发展森林旅游的新举措
5 辽宁多措并举保林业产业增长
6 宁夏特色经济林布局区域化基本形成
国际动态
7 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2009年全省林业产值创历史新高
2009年,全省林业在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深入贯彻中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省委提出的建设林业经济强省战略,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等困难的影响,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的指导思想,林业产业稳步发展,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林业棚户区改造取得历史性突破,林业职工报酬稳步提高,林区社会呈现出繁荣稳定的气象,全省林业已进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把产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产业发展。经过全省林业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2009年全省实现林业总产值643.18亿元,比上年增加104.19亿元,增长19.3%。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木材采运业、木地板制造业略显低迷,但是,以人造板为主导产品的木材加工业,以木、苇浆为主要原料的造纸及印刷业,以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为载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业,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为主的森林动物养殖业依然快速发展,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大关。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产值167.15亿元,占总产值的26.0%,比上年增长17.20%;第二产业产值398.68亿元,占总产值的62.0%,比上年增长24.28%;第三产业产值77.35亿元,占总产值的12.0%,比上年增长2.36%,全年实现林业增加值206.75亿元。全省林业产值超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16个,比2008年增加了3个,其中最高的超过6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省林业厅发展规划处)
白山市实行专业合作大力发展中药材和绿色山野菜
白山市八道江区河口街道三道湾村将专业合作社作为大力发展中药材和绿色山野菜的新途径,较好地解决了以往不能给产品注册商标,在市场上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难题,对农户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2008年,他们成立了白山市鉴文北方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制订了《合作社章程》、《财务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服务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对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运作方法、利益分配原则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在管理层面上,通过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在经营方面,成立了业务部、市场部、财务部等管理部门,负责合作社的具体运行。在运作方式上,采取了“合作社+基地+社员”的运作模式,基地按照GAP标准培育的中药材和药食同用的无公害山野菜种苗,免费提供给社员,社员按照合作社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在生产服务机制上,实行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给、统一价格标准、统一组织收购、统一包装和销售,初步实现了中药材和山野菜生产专业化、产品销售订单化、技术指导科学化、经营管理企业化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了合作社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他们坚持科技创新,成立了长白山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与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中药材学院和中国国际生态产业研究院、辽宁经济作物研究所联合设立教学科研基地,着力解决中草药新品种的选择与应用中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难题,为今后合作社新品种研发和产品深层次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实现标准化生产,与国家GAP标准接轨,合作社制定了药食两用山野菜高效生产技术规程,解决了药食同源山野菜生产中的有关技术难题。通过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合东部山区气候特点的龙牙葱木繁殖的技术规程,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及中草药的技术推广。为开发新品种,壮大绿色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合作社聘请了山野菜培育专家,对薇菜、刺五加、广东菜(黄瓜香)、柳篙等进行阶段性培育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合作社又成功地建设了刺龙芽、龙须菜、北沙参、刺五加示范园区。2009年,合作社发展成员530户,成员人均收入达4500元,带动周边县(市、区)非社员农户3700余户,建立五味子、刺龙芽、北沙参、黄芪和板兰根种植基地,发展中药材面积25000多亩。
合作社计划在3年内实现无公害山野菜裸地栽培全区辐射1.5万亩,实行一村一品、十户联保模式经营管理;建设有机农产品加工厂一座;注册商标,建立自己的品牌。同时发展富含有机锗、有机硒的药食同用山野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根据特色产业项目类型选择短长结合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各地农(林)业信息网,构建以基地为中心逐步向外辐射的营销网络,进而开辟国际市场。(摘自《吉林日报》)
部分省市发展森林旅游的新举措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730处,经营面积985.42万公顷,另建立国家级森林旅游区1处,总经营面积共计1151.93万公顷(扣除面积重叠部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就“努力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目前,一些省市相继采取新举措,加快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江西省:组织开展城郊型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工作。2009年11月23日,江西省林业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城郊型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将建设城郊型省级森林公园作为宣传本省生态品牌、巩固本省生态优势的重要举措来抓。通知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大力创建和积极组织申报设立城郊型省级森林公园,凡面积1000亩以上、森林质量高、风景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0%以上且林地权属清楚、使用权不少于30年的均可申报。通知还要求各级林业部门高度重视城郊型森林公园建设工作,成立相关机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督促森林公园编制总体规划,加快建设进程,尽快发挥森林公园的作用。
山西省:要求加快城郊森林公园建设。2010年1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意见》。该意见将城郊森林公园界定为地处城镇周边免费为群众开放的国家级、省级及市、县级森林公园,指出加快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是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新选择,是弘扬生态文化、创新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新要求,是促进生态改善、保护森林资源的新举措。《意见》提出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人居、传承文化、提升形象为核心,坚持保护为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达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贴近城乡、服务大众。确定的建设目标是用3年时间在全省新建100处以上城郊型森林公园,建设总面积超过10万公顷。不仅所有县城,条件较好的中心村镇也要根据实际安排建设。
《意见》根据城郊森林公园的不同类型提出了相应的规模和建设要求。如山地型面积一般不小于100公顷,林木绿化率不低于65%,经规划建设后森林覆盖率要达到70%以上。《意见》要求各地科学编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并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省《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发展规划》,同时要求城郊森林公园具备休闲游览、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生态教育和服务管理等基础设施。《意见》还要求加强对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组织领导,形成政府主导、林业主管、多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建设格局。《意见》指出,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是一项新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省人民政府已将其列入十大林业重点工程,安排了专项资金,各市、县也要逐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公园建设和管理经费,并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意见》要求县级人民政府组建和完善一定级别的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各市市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尽快落实森林公园管理职责,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森林公园管理中心要搞好全省城郊森林公园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意见》还要求做好《山西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条件成熟时出台《山西省森林公园条例》,并要尽快组织制定《城郊森林公园等级评定标准》,不断提升建设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努力促进全省城郊森林公园跨越式发展。
湖南省:推出“湘约天下”会员卡促销森林旅游。在携程、艺龙等旅行服务卡广泛使用并被我们习以为常的时候,湖南省最近推出的“湘约天下”会员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热切关注。该卡是由湖南省林业厅主办、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协办、全省14个市州联动的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创新和整合营销活动所打造的旅游文化品牌,包括向会员免费发放的会员卡和会员手册。作为珍藏馈赠的礼品,会员手册装帧精美,以地图、图片、文字说明相对照的方式,根据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地的特色美食、宾馆酒店、交通线路、旅游景点项目、主要土特产品等内容。确保广大游客一册在手,便能游遍整个湖南。目前会员手册第一版已印刷完毕,并向会员赠送;第二版正在修订之中,不久即将面市。
湖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87家森林公园犹如璀璨明珠镶嵌在三湘大地,国家级森林公园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森林公园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6大生态旅游景区初具规模,6条精品旅游线路日益红火,森林旅游网络初步形成,已成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但总体而言,湖南省的生态休闲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潜在经济效益发挥和系统业内收入不佳,客源结构单一,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落后,品牌形象塑造缺乏鲜明主题个性,整合营销力度不大,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品牌创新和有效营销手段来突破瓶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和周强省长在2008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传统观光园林旅游向复合型生态休闲旅游转变,完善旅游精品体系,促进湖南生态旅游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湖南省林业厅于2009年5月1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创新和整合营销工作的通知》和《湖南省森林公园自驾车游服务标准》(试行),要求由省国有林和森林公园管理局牵头,与相关媒体、旅游经营企业等合作,按照“互惠互利、自由加盟、风险共担”的原则,以“湘约天下”为主题,以自驾车群体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及机构为主要对象,以森林公园为主要平台,以建立自由行俱乐部为主要方式,开展湖南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创新和整合营销工作。
为切实保障210万会员的权益和服务多样化,活动营运中心特别建立“湘约天下”自由行俱乐部,在省内各大景点均设有服务中心,为会员提供宾馆酒店、餐饮、娱乐、票务、林农特产、景区纪念品等系列旅游增值服务;并通过会员服务官方网站(52xytx.com)和手机12114网站为会员提供各种自助增值服务。截至目前,湖南省内已经签约加盟169家景区,门票面值达到5962元;景区覆盖全省14个市州,景区类别涵盖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漂流和温泉等各类自然、人文景观。省内加盟宾馆酒店已达200余家,包括华天国际大酒店、张家界天门山大酒店、天下凤凰大酒店、湘潭盘龙山庄大酒店等著名星级酒店宾馆。活动营运中心还与中国电信达成合作协议,正式开通了400-8899-149旅游服务热线。为提升旅游品质,“湘约天下”自由行俱乐部精心设计了各类旅游特色专线,为广大会员量身定制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自由行休闲度假活动;同时根据湖南景区文化节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联合各森林公园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主题活动,让广大会员尽情体验锦绣潇湘的独特魅力。
“湘约天下”卡通过“会员享受免票权益”的方式向全社会回馈包括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内的所有加盟景区门票,让广大民众畅享湖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体验三湘四水诗画美景,提高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共建生态湖南。作为一项政府主导、景区协同、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民众受益的大型主题活动,“湘约天下”计划在4年内将发展VIP会员10万人,普通会员200万人。按照会员发展目标数量预期,每年将带动546万人次左右的旅游消费,带来44.56亿元可预见性的旅游收入。通过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湖南林业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产生深远影响。
湖南省发布森林公园自驾车游服务标准。日前,湖南省国有林和森林公园管理局发布《湖南省森林公园自驾车游服务标准》(试行)。该标准从标识服务、资讯服务、接待及住宿服务、基础设施服务、餐饮服务、购娱服务、车辆服务、安全预案及服务和投诉服务等9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标准,是我国首个森林公园自驾车游服务方面的规定。该标准的详细信息,可登录中国森林公园网(www.chinafpark.net)查询。
成都市:举办首届中国成都森林文化旅游节。2009年12月25日,首届中国•成都森林文化旅游节在四川省大邑县花水湾镇开幕。该文化旅游节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旅游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包括“攀登成都第一峰”、“汽车雨林邀请赛”、“森林摄影展”、“森林文化与旅游发展论坛”、“森林篝火烧烤节”、“森林旅游项目推介会”、“森林颂征文比赛”等9大系列活动。国家林业局卓榕生总工程师参加开幕式并讲话。(省林业产业协会秘书处根据“中国林业网” 信息综合整理)
辽宁多措并举保林业产业增长
辽宁林业今年将“开放、服务、合作”作为产业工作的新形式,确立了“一县一业”的发展目标。为确保全省林业产值由去年的698亿元达到今年760亿元的目标,辽宁省近期推出了多项举措。
举措一:“一县一业”,贯彻始终。 林业产业的“一县一业”是辽宁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是农民致富、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按照《辽宁省林业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全省将立足林木培育业、种苗花卉业、经济林及果材林培育业、森林中药材、森林食品、林产品加工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业等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中心,加快林产品加工业、产品流通及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林地经济项目的管理工作,从项目选择、方案制订、项目落实及检查监督入手,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创立产品品牌、保护品牌、宣传品牌,借助品牌的作用,加大林产品的市场营销力度,促进林产品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举措二:资金奖励,政策扶持。为扶持龙头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使企业尽快做大做强,辽宁省政府将对2010年新增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获得中国名牌、辽宁名牌、地理标志认证和森林认证称号的企业进行奖励。同时,省政府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广泛宣传林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对通过审核的林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贴息贷款。辽宁省财政厅每年将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表现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20万元左右的资金扶持。
举措三:完善机构,规范要求。 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辽宁省将成立省林业产业协会,同时要求各市今年都要成立林业产业协会。对已经成立协会的市县,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扩大社会影响,发挥载体作用。同时,各市将对当地涉林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树立林业产业新形象,力求争取更多扶持政策。在统计工作上,辽宁省对林业产业产值统计口径、生态旅游、社会各界从事涉林产业产值、新增企业数量等多方面的统计工作标准进行规范。
举措四:培育典型,主动服务。在“一县一业”、林产品加工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个人致富等方面,辽宁省要求,各地区都要培育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典型,使之形成规模效应,以便集中力量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林业部门要为林农、林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做到指导到位、服务到位,主动宣传、主动帮忙,将优惠政策主动送上门。(摘自《中国绿色时报》)
宁夏特色经济林布局区域化基本形成
近年来,宁夏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为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壮大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产业大县农民增收的30%以上来自经济林产业,规模乡、专业村农民增收的40%~80%来自特色经济林产业。通过科学规划和规模发展,目前宁夏特色经济林产业布局区域化已基本形成,正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以富民高效、节水为主的多项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工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了枸杞、葡萄、红枣、苹果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形成以中宁为核心,清水河流域和贺兰山东麓为两翼的枸杞产业带。培育建设了中宁、海原等7个枸杞产业县,形成了以贺兰山东麓地区为主的葡萄产业带。重点建设了永宁、黄羊滩农场等5个葡萄产业县场,形成了以中部干旱风沙区为主的红枣产业带。培育建设了灵武、同心等6个红枣产业县,形成了以苹果产业为主的引(扬)黄灌区果品产业带。重点建设了吴忠、中卫等4个苹果生产加工产业县,形成了南部山区的杏产业带。重点建设了彭阳、原州等3个杏产业县;初步形成了以银川市、吴忠市为主的3个城郊为主的温棚果品、温棚花卉产业带。目前,县域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逐步显现,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六大经济林产业带。
目前,宁夏特色经济林产业已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宁、灵武、青铜峡等重点经济林产业大县农民收入的30%~60%来自经济林产业,其中:枸杞主产县中宁县农民来自经济林产业的收入占到50%以上(枸杞近40%),一些枸杞规模乡镇更是达到了40%~80%以上。全自治区有近60%以上的村种植了经济林,其中有近500个村经济林种植面积在人均0.5亩以上,整村人均农民收入35%以上来自经济林产业。宁夏特色经济林发展目前已有300余万亩,其中2008年枸杞、苹果、红枣、葡萄面积近200万亩,规划到2012年仅枸杞、红枣、葡萄、苹果要发展到400万亩。在获得规模发展的同时,品质也有了很大提升。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管理,建立了一批国家、省、县三级标准化生产管理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以示范基地培训农户,应用推广新技术,使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产量效益全面增长。现有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200多家,中宁枸杞、宁夏红、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及灵武长枣等一批产品进入国内大中城市市场。通过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建设一批产业链延长加粗的流通加工企业,形成产业发展集群,实现市场发展主体的转度。推进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共同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巩固延伸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不断创新产业产品和市场领域,实现产品多样化、营养化、安全化、可控化。推进品牌培育,创建一批特色经济林产品向品牌化发展。宁夏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特色经济林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和与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于一体的特色林业产业。(摘自《中国绿色时报》)
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世界花卉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并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2000年全球花卉消费总额高达1800亿美元,而1989年只有300亿美元;世界花卉贸易总额从1990年的65亿美元,猛增到2000年的近1000亿美元。素有“欧洲花园”之称的传统花卉发达国家荷兰,仅球根花卉的生产面积就达20,720公顷,切花、盆花及观叶植物的生产面积也达8,017公顷,总产值为35.9亿美元,平均每公顷产值达13.8万美元;新兴的花卉发达国家哥伦比亚以其独特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其生产面积4,757公顷,总产值为4.8亿美元,平均每公顷产值为10.0万美元。花卉业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农业创汇的支柱,真正显示其作为“效益农业”的作用和发展潜力。总结世界花卉产业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化生产。各主要花卉出口国已出现国际性的专业分工,致力于形成独特的花卉生产优势,如荷兰的郁金香、月季、菊花、香石竹;日本的菊花、百合、香石竹、月季;哥伦比亚的香石竹;以色列的唐菖蒲、月季;泰国、新加坡的热带兰;还有荷兰、日本的种球生产等。其优点是:集中经营、节省投资、扩大批量、方便管理。各生产商也进行专业化的生产,集中生产某种花卉甚至其中的某几个品种。
2.生产格局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进入90年代后期,由于花卉发达国家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生产格局正在由发达国家向资源较丰富、气候适宜、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新兴的花卉生产国如肯尼亚、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津巴布韦、毛里求斯等迅速崛起。同时,也为我国的花卉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我国单位面积花卉生产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是台湾的1/3,也明显低于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国家和地区,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3.花卉生产向温室化、自动化发展。八十年代的能源危机,加之花卉比蔬菜需热量少,使世界上许多温室,首先是蔬菜温室退出经营,以香石竹、菊花代替。由于温室设备的高度机械化,微电脑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花卉生产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实现了工厂化的全年均衡供应。
4.种苗业高度发达。 由于花卉生产的社会化分工,种子、种苗、种球等由专业化的公司生产,保证了生产者的高效、专业化生产,新品种不断推出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也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5.产品采收、处理、包装、销售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通过减压冷冻、真空预冷设备及技术的推广,保证了花卉产品采后的低温流通和商业保鲜;发达的空运业促进了花卉的远距离外销,形成了国际化的花卉市场;花卉集散地、拍卖市场、批发中心、连锁花店、全球快递等营销形式,加之广告宣传、精良包装、优质服务、园艺展览等促销手段,使得整个花卉产业的产、供、销实现一体化的科学管理和运作模式。
6.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是节能的研究。如选用绝热性能好、透光率强、坚韧耐久的新建筑材料;研制增温快、保温强的新型温室;考虑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等加温措施;选育耗能少、生长期短和对土壤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等。二是无土栽培的推广应用。广泛应用于工厂化育苗,利用无菌、透气、吸水、保水性能好的介质制成育苗容器或快速膨体模块。三是组培技术的普及。商品化优质种苗生产已实现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利用组培技术繁殖优良品种,包括各种名贵花卉、珍稀品种、重要的鳞茎花卉等。同时,利用茎尖培养技术对易感病毒的花卉品种进行脱毒苗的批量生产。四是激素及化学物质的应用。目前已在促进生根、打破休眠、延缓生长、促进分枝、采后保鲜等方面取得广泛性应用成果。在切花商业化应用方面最有突破性意义的包括生根剂(萘乙酸、吲哚丁酸等)、矮化剂(矮壮素、多效唑等)、催花剂(赤霉素等)、保鲜剂(硫代硫酸银、8-羟基喹啉等)。五是花卉育种快速多样化。广泛引进野生花卉资源,利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辐射育种等进行选育,现已开始运用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等最新技术培育,新品种迅速增加。(摘自“中国建材第一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