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信息2010年5期
2010-6-2 访问次数:4809次
本 期 要 目
省内动态
2 张德新厅长强调:做产业必须有规模
2 抚松工业集中区木材加工形成产业链条
2 临江兴建林业特色产业基地
3 镇赉县抓杞柳经济推动非公有林业发展
3 延边林科院积极推动四大产业发展
国内动态
4 浙江林产品的营销之路
5 家具“品牌联盟”强势向全国出击
5 川军家具横扫半个中国
6 我国最大的家具产业集群将在中部地区武汉崛起
6 600亿木门窗市场的竞争格局分析
国际动态
7 木制家具入美须出具木材原产地证明
8 日本企业开发新技术用木材造纳米碳材料
张德新厅长强调:做产业必须有规模
最近,省林业厅厅长张德新到临江林业局就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进苗木产业化进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进行调研,与大家共商转变方式,同谋发展之策。在考察该局颇具规模的长白山食用菌总厂时,张厅长强调:做产业必须有规模,有规模才能有市场,有市场才能出品牌。发展香菇产业,可以增加职工的就业机会,是一项富民产业。在考察该局利用参后地建立的野生苗木基地时,张厅长鼓励他们要充分发挥长白山地区天然林特有的地域优势和品牌优势,立体开发。他指出,我国人工林规模居世界首位,每年的植树面积是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两倍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开发利用好这个天然大市场。在考察该局的杨树基因库时,张厅长说,林业厅和森工集团一直在探讨速生丰产林的培育问题,因为天然林生长期太长,生长速度太慢。临江林业局的杨树基因库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这个实验解决了速生丰产林的问题。在考察该局去年新建的棚改居民区时,张厅长要求,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棚户区改造一定要建成精品工程,彻底消灭棚户区,让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从中受益。(摘自《临江林业报》)
抚松工业集中区木材加工形成产业链条
在抚松县工业集中区有这样一套木材加工流程,原木被加工成地板后,所产生余料被加工成木质百叶窗,剩下的材料又被加工成细木工板、铅笔等产品,最后产生的废料被加工成生物质燃烧颗粒,用于园区内供热。原木—地板—百叶窗—细木工板、铅笔—生物质燃烧颗粒,看似普通的木材加工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闭合的产业链,宝贵的林木资源被榨干耗净。
在这个工业园里,以亚洲最大的仿古地板、木质百叶窗生产企业金隆木业集团为龙头,云集了云龙木业、千秋木业、日升木业等一批木材加工企业,他们各自独立,又彼此相互依存,上下游产业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抚松县林产工业布局的独特思路,就在于他们利用当地产业基础优势,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达到原料、成品、半成品、废弃物的循环加工。这个林产工业产业集群技术水平先进、产品竞争力强,循环经济又有效地控制了成本,使得这些林木加工企业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仍然保持旺盛的态势。2009年这些企业的集群效应明显显示出来,全县林业产值达27.1亿元,抚松县名列全省16个林业产值在10亿元以上县份的第2名,比2008年增长18.3%,占全省林业总产值的4.2%。(省林业产业协会秘书处)
临江兴建林业特色产业基地
临江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科学规划,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施产业区域集中分布,创新经营模式,龙头企业拉动致富。重点开发的林业特色产业有中药材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特色养殖业,初步形成了中药材、山葡萄、甜玉米、食用菌和山野菜等产业化生产基地。
市里确定以桦树为中心的高寒山区中药材基地,以蚂蚁河为中心的浅山冷凉区中药材基地,现已发展人参3.9万亩,黄芪669亩,其他中药材1.1万亩。康龙、宏大、健今三大药厂实行规模化生产,共带动农户6,500户,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400余人,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以苇沙河、大栗子为主要区域的葡萄基地,现已发展1,100亩。花山镇五人把村发展山野菜加工基地200亩,带动了农民增收。该市圣菇菌业有限公司等几个龙头企业,带动300多个农户发展食用菌,全市种植面积达1500亩,年产食用菌230万袋,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
临江林业局2009年把香菇产业作为富民产业的突破口进行强化推进,当年香菇生产由50万袋发展为220万袋,产值近1,100万元,获利440万元。重新组建了长白山食用菌厂,成立了“香菇产业发展协会”。积极开拓市场,与上海大山合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三义兴发展责任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展香菇精深加工,现已申办“吉森”牌香菇产品使用权,为逐步实现香菇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打造“东北最大的反季节香菇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省林业产业协会秘书处)
镇赉县抓杞柳经济推动非公有林业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镇赉县开始发展杞柳(编织柳)经济林。十几年来,杞柳已成为镇赉县的主要经济林树种,在经营编织条材方面,已积累一套成熟的造林经营技术,受到普遍关注。现平均每亩杞柳林年盈利在160~360元,是投资的5.9~7.2倍。经加工杞柳编织产品已销往国内主要大城市和出口亚洲一些国家。
镇赉县沿江镇即东靠嫩江,南接月亮湖,北邻洮儿河,境内多沼泽、滩涂、低湿低地,有大面积的中程度盐碱地和有灌溉条件的适宜杞柳生长的造林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十一五”期间,镇党委决定大力发展杞柳经济,纳入了镇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并于镇村干部奖金挂钩,增强了干部责任意识,确保全镇杞柳发展有条不紊。具体做法:一是继续本着“谁造、谁有、谁受益”的原则,推动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目前杞柳面积已发展到2,875亩。2009年又规划4,500亩,是镇赉县三年大造林启动生态建设的组成部分。二是深化林业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逐步实现“村有其主,主有其权,责有其利”,促进了全镇柳编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对非公有杞柳经济林的扶持力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组建了行业协会和信息中介组织,为非公有杞柳经济林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了造林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7,375亩杞柳经济林建成后,每年可盈利200多万元,成为镇里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深加工杞柳编织产业的效益更加可观,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财源之一。(省林业产业协会秘书处)
延边林科院积极推动四大产业发展
近年来,延边林业科学研究院紧紧围绕长白山资源开发、森林培育、生态保护等开展科技工作,形成了丰产栽培、快速繁育、成果转化、司法鉴定和风景设计等科研、推广、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四大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国家宏观林业政策的调整,新林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全民创业工程的蓬勃开展,林区社会对实用技术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延边林科院审时度势,确定“推动四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紧紧把握实用技术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重点,推动“以蓝靛果、山葡萄、红松等为代表的珍果产业,以薇菜、芦笋、茗葱等为代表的山野菜产业,以中延一号杨为代表的速生丰产林产业,以风景设计为主的园林绿化产业”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几年来,他们在科研领域争取到的“红松坚果园营建技术研究”、“薇菜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等省、州级科研项目9项,完成鉴定验收项目4项,其中,“蓝靛果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科企对接、科技培训等活动,促成了以蓝靛果丰产栽培技术转化为主的推广计划,同时争取到中央财政百万元推广资金。种苗繁育基地面积,目前已达到30公顷,新建大棚面积3000平方米,每年可产出蓝靛果种苗80万株至100万株,芦笋种苗20至30万株,杨树种苗10万株,金达莱种苗4万株,四倍体刺槐种苗3万株,月季1.5万株等。今年,延边林科院借助区域科技人才整体优势,引进、吸收区域外多元技术资源,创建了“延边全民创业技术服务中心”、“延边树木医院”,为延边林农搭建起高品位技术、信息服务平台。(省林业产业协会秘书处)
浙江林产品的营销之路
在中国由林业产业大国向林业产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作为森林资源小省的浙江,林产品产值连年雄居全国第一。浙江省林产品产销异军突起,除生产加工外,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功不可没。浙江省林产品不仅走出了一条有地域特色的营销之路,也为其他省市的林产品营销提供了很多借鉴之处。
◆ 加强组织领导。在林产品营销过程中,政府的组织领导职能至关重要。浙江省各级政府对林产品营销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宏观管理,通过完善法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实现了“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市场联动。浙江省政府努力优化市场环境,由政府搭建规范透明的平台、提供服务和政策;由企业负责具体运行,盈亏由企业承担责任。
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中国竹产品外销受阻,作为竹产业大省的浙江,积极扩大内需,转战国内市场。浙江省林业厅组织省内众多县(市)长和竹制品企业负责人,分别于去年和今年3月开展了“浙江笋竹产品东北行”和“西北行”活动,进行异地营销,取得了良好效果。
◆ 整合多方资源。用材林是林产品产销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浙江省用材林稀缺,需要依靠外省和进口资源构建本省林产业体系。与原料匮乏相比,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人力、物流、资金和信息等无形资源。以此为依托,浙江省林产品从业人员从外地购买物美价廉的原料进行加工营销,缔造了备受经济学家们推崇的“零资源”发展模式。
浙江是地板大省,在全国4个“地板之都”中占了3个。没有森林的湖州南浔区,实木地板产销量占据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被誉为“中国实木地板之都”。南浔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区域,有效利用了地缘优势,与上海经济发展接轨,积极拓展外向型经济,调动营销资金,引进营销人才,强化物流管理,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拓宽流通渠道。近年来,国内林产品的流通渠道已由多层级的批发让位于连锁店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浙江省通过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网络直销等新型流通业态,拓宽林产品销售渠道,延伸下游产业链,促进了林产品的时空转换。
以蜜橘著称的台州市黄岩区率先引入农贸物流的先进理念,建起“配送中心+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一条龙营销模式,在上海、杭州等主要城市成立优质林产品配送中心和“黄岩蜜橘”专卖店,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中国杨梅之乡”仙居县通过举办杨梅旅游节,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采摘,这种产销合一的渠道把生态旅游与林果两种不同的产业链接通起来,不但促进了林产品营销,还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
◆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是避免产品同质化最有效的营销手段,常见的附加值载体包括品牌、商品、服务和环境设施等。浙江省在林产品营销中,非常注重开发产品附加值,其中浙江竹产品近年来在海外市场走俏,就是产品营销与文化附加值有机结合的范例。
去年11月1日,中国木(竹)雕展暨优秀作品及金雕手评选活动在浙江省义乌市举行,在传统工艺与林产品营销间架起一座桥梁,将木雕加工这一具有巨大出口潜力的传统产业以崭新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突出了木雕产品的中国元素附加值,满足了消费者们的文化需求,在产品营销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开发“事件经济”。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赛事和演出陆续在国内举办,促进了不同产业聚合。浙江省林产品从业人员充分把握机遇,用著名事件带来的“眼球效益”激活了林产品营销。本届世博会浙江馆中极富创意的“竹立方”,为本省竹产品提供了跨行业、跨国界的展示平台。“中国竹乡”安吉的竹企业为印度馆搭建了竹穹顶,相信这次合作将推动中印两个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在竹产业领域加深交流。
除了搭乘现有“事件经济”的顺风车,浙江省还主动创造展会经济,带动产业繁荣。去年10月31日~11月3日,由国家林业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作为亚洲最大林业专业展会,为林产品搭建了展销和技术交流平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对形成统一市场规则和经济秩序起到推动作用。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是推进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浙江省板块经济特点显著,林产业集群优势突出。浙江省实施地域品牌战略,在提高林产品知名度的同时又塑造了城市个性,几乎每个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都有一个区域品牌,如“仙居杨梅”、“临海蜜橘”等。政府和企业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给每样配送的林产品都打上地理标识,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名片。
除了地域品牌,浙江省林产业在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方面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浙江竹木地板企业日益重视经营团队和网络建设,纷纷将品牌年会、经销商大会、年度培训等纳入营销规划并有序进行,把服务创新作为攀升业绩、提高品牌影响力的有力武器。
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诸如绿色营销、终端营销等新型营销理念陆续被引进林产品营销中。浙江省林产业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浙江特色的林产品营销之路。(摘自《中国绿色时报》)
家具“品牌联盟”强势向全国出击
我国家具流通领域以全新的“品牌联盟”的形式抱团向全国二、三级市场出击。目前,已经形成“品牌联盟”的有:“深圳联盟”、“东莞联盟”、“顺德联盟”、“中山联盟”、“佛山联盟”、“广东联盟”、“四川联盟”和“香港馆”、“台湾馆”等。
联盟成立是中国家具走向市场品牌时代的开始,更好地建立家具市场的体系,形成合力优势,集合厂商,共同打造市场品牌,获取更大的市场效益,这是家具行业几十年来摸索市场品牌的全新思路。
这次“品牌联盟”抱团向全国出击,来势凶猛,势不可挡,预计他们以品牌优势在二线城市拥有90%的市场占有率,本土家具品牌只有10%的份额。
我国家具“品牌联盟”进驻全国各地这一举措,也是市场逼出来的(笔者注,新加坡家具统一用“新加坡家具”;意大利椅子三角区有1,000多家椅厂商,统一用“意大利椅子”;印尼家具来中国,统一叫“印尼家具街”)。这次“品牌联盟”是广东先带头,将带动全国家具行业的行动,预计2~3年完成。(摘自《国际木业》)
川军家具横扫半个中国
川军家具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家具制造业第三大基地。中国板式家具前三甲均为四川企业。目前,四川家具生产企业有3,000多家,拥有80万产业大军,涌现了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全友、双虎、掌上明珠等。在全球经济衰退中,唯独四川家具以40%的高速增长,2009年,四川家具产值达到430亿元。
四川家具定位二、三线市场,“扎根农村”。既培育了家具市场,又孕育了一批企业。四川地处内陆,按收入水平线调研市场,根据不同的省、地级市场开发档次高低不同的产品。
在渠道建设上,川军改变思路,在全国范围建立自己的内销渠道网络。网络铺展非常迅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市场。如贵州省有80个县级市,四川有一家企业已经成立50个网络店。
四川家具单件的利润都不高,但由于销量很大,获得的利润也很可观。凡是川军所到二、三级城市,川军品牌已达到70%以上。
川军家具自己开专卖店,掌握销售权,企业可以自己掌控命运。四川家具商会为了行业有序的发展,先后制定了“四川家具商会监督委员会章程”、“四川家具商会诚信自律公约”、“四川家具商会联盟宣言”。以“诚信”二字为四川家具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避免市场竞争中产生自相残杀和恶性竞争的现象产生。
目前,川军已经在东西南北四大区域成立了4个分会,他们是乐从分会、蠡口分会、香河分会和武侯分会,以掌控全国市场。(摘自《国际木业》)
我国最大的家具产业集群将在中部地区武汉崛起
“中国家具CBD”(CBD:即中央商务区)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占地10,000亩,总投资52亿元人民币,是按照完整产业链布局,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家具产业集群。中部处于国际和东部家具企业产业集群转移再投资中心,是500km产业半径内唯一规模化产业集群。包含“中国家具CBD”国际城、国际品牌街、仓储物流、家具学院、研发中心、休闲商业及社区服务、商务酒店、生产基地等八大功能,是“中部最大”的世界级家具产业核心商贸区。
“中国家具CBD”一期于2008年12月28日开盘,首日热销5亿元,来自全国各地及武汉本土的投资客云集于此,排队签下1,000多大商铺,总成交额达5.6亿元,一举刷新武汉商业地产开盘销售新纪录。截至目前,“中国家具CBD”已有1,500多知名品牌投资入驻,曲美、联邦、全友等数百家国内外知名家具品牌进驻。
当地政府十分重视“中国家具CBD”的发展。武汉市领导要求,要着力打造千亿板块百亿园区,加快推进远城区新型工业化步伐,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鲜明区域工业特色和产业体系。(摘自《国际木业》)
600亿木门窗市场的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木门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催生了六大主产区:一是大京津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企业是北建、博亮、卡尔凯旋、TATA;其次是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三是泛珠三角地区,包括广东、福建,代表企业有宜华木业、润成创展、东威利;四是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浙江和江苏;五是西北地区,包括山西、陕西,代表企业有山西的孟氏、泰亨、银川卡特龙;最后是西南地区,有四川、重庆,代表品牌有美心、鸿基、壹品、千川、本木·富美森……
据统计,当前全国大大小小木门企业约1万余家,具备一定规模、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3000多家木门企业,在全国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东北三省、环渤海地区、西南、西北地区这六大生产基地。
近两年来,中原腹地的木门企业也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中国木门之都”江山
去年中国木材流通委员会授予浙江省衢州江山市“中国木门之都”荣誉称号。江山是浙江的西南门户,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全市土地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其中林产业用地面积22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7%,是浙江省的主要林区县(市)。
木材加工产业是江山市的优势传统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和发展,特别是通过近几年江山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扶持培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业竞争不断增强,江山已发展成为浙江省主要人造板生产基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国产原木交易集散中心。江山木门的行业发展开始于2003年,经过5年的重点扶持培育,目前全市已有木门企业70多家,年产木门400万套,产值达16亿元。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涵盖了免漆门、烤漆门、实木复合门、模压门等多个品种;产品销售不断拓展,已占据了长江以南的绝大部分市场。至此,木门行业的第一个产业集群形成,并且发展空前的快速。全国各区域争先恐后向之学习,一个又一个的木门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中国套装门之都”重庆
在星星和美心两大知名品牌的带动下,重庆众多木门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成为中国木门行业最大的木门生产基本地之一,同时,吸引了全国各地木门经销商前来考察、订货、快速提升了重庆木门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重庆套装门企业共400家左右,生产品种多、门类齐全,生产销售配套体系比较健全,如以竹代木、全实木、实木复合、模压、免漆门等不同系列不同款式的产品,主要为木质套装门和钢木套装门。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建有营销网点,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30多亿元,年产量达到600多万套。很多企业正在商议销售和生产的合作、油漆和木工的合作等分工运作的模式,把行业做大做强。
◆成都工业港门业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川门有1000余家。门业,在四川这个不大不小的地方迅速地生根发芽,高速地运转,给全国的门业市场巨大的冲击力。据了解,川门主要集中在成都周边、眉山等地带,以此可以窥见其生长的高密度。在辽宁盼盼落址成都现代工业港,启动西部战略之后,引众多门企接踵而至。有投资2亿元的重庆豪轮俊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的四川万象顾阳门业有限公司,3月19日动工的豪轮俊和万象顾阳均强势入驻。据透露,在盼盼的带动下,还有3家门业企业也准备落户工业港。这种龙头牵引带来相关企业扎堆发展的现象得到充分体现,而成都现代工业港的门业基地雏形已现。
据中国木材流通协会木门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的木门行业仍处于发展、规范阶段。据行业机构初步预计,年产值在1000万元~3000万元之间的企业约占40%;3000万元~5000万元约占30%;5000万元~1亿元约占30%;亿元以上的30家左右。
此外,据中国木材流通协会木门专业委员会统计,国内木门行业年市场需求近期将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拉动该行业的发展。几年来有实力的木门企业竞相扩大生产规模,新投产企业不断诞生。近年家具、地板企业转产木门将逐渐增多,品牌木门会逐步浮出水面。木门作为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行业,作为民生性的产业,将平稳持续向着更高平台发展。市场争锋已拉开,市场角逐正在激烈进行。(摘自“中国木业国际网”)
木制家具入美须出具木材原产地证明
从2010年4月1日起,美国《雷斯法案》修正案覆盖范围将扩大至所有木制家具产品,所有木制家具产品在进入美国时必须出具“合法”的木材原产地证明。
法案要求进口商在每次船运进口植物或木制产品时都要提供原料来源和树种的基本申报,包括选用木材种类的拉丁名、采伐的国家、数量、尺寸和价值等信息。所有木制家具产品在进入美国时必须出具“合法”的木材原产地证明。若产品原料来源被界定为非法,美国将有权对产品进行罚没。
此外,美国动植物检疫局即将公布一项针对中国木制产品采取检疫新措施的建议法案——《中国木制工艺品输美检疫要求》,法案要求中国输美所有竹木制品都必须经熏蒸或热处理并出具植物检疫证书、贴可溯源标识。
美国对木家具中常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也十分关注,如加利福尼亚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CARB)大幅提高了硬木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和使用上述材料的制成品中甲醛的限量要求,导致直接输往该地区的木家具产品数量大幅降低。
据了解,美国2008年8月出台的《消费品安全加强法案》,其部分条款已于2009年2月10日正式生效。法案大幅提高了对输往美国市场的所有可能与12岁以下儿童接触用品的技术要求,将总铅含量限制为万分之六,最后将逐步降低到万分之一。
令人警惕的是,这类技术措施的出台仅仅只是开端,美国的技术贸易措施往往最快得到西方国家效仿,如欧盟在去年4月份就正式通过与《莱西法案》修正案极其类似的《木材及木质品规例》。
■出口美国的木制家具企业需注意
(1)深入了解《雷斯法案》修正案的内容、进程和进口申报要求的任何细节,掌握美国各州执法尺度的第一手资料;
(2)调整采购策略,减少木材进货渠道或减少原料采购种类;
(3)需使用进口木材为原料的,谨慎采购、使用东南亚、非洲、俄罗斯等国家的木材,注意原料来源的合法性;
(4)采购使用国内的木材时要注意木头的直径,购买直径较小的木材和来源于保护区的木材要有林业部门允许采伐的证明;
(5)与国内外供应商签订合同时阐明“非法”责任,要求供应商分担木材非法带来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要求供应商提供木材来源的合法证明。
■小贴士 《雷斯法案》
是美国最古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令,法案出台的目的是打击野生动植物、鱼类、植物的“非法”贩卖。该项法令于1900年生效,曾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保护植物方面一直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该法案在1981年有过一次重要修改。
2008年5月22日再次进行修订,这次修订解决了专家们一直以来认为《雷斯法案》的所缺少的“植物”这个概念的内容的问题,法案给“植物”下了这样定义:它包括植物界任何野外品种的任何部分或者其派生产品,包括从人工林里采伐的树木。这一定义涵盖了所有木制产品,如纸张、家具、工具的把手或特定类型的纤维制成品。(摘自《东莞日报》)
日本企业开发新技术用木材造纳米碳材料
近日,两家日本知名企业分别开发出了利用木材制造纳米碳材料和塑料原料的技术。
东芝公司水与环境工程中心发布的公报说,该中心项目带头人野间毅率领的研究小组从木材中提取出碳材料。这是一种被称为纳米碳材料的新材料,具有碳纳米管和线圈状的纳米级螺旋结构。在为塑料的主要原料——树脂添加这种新材料后,能够提高树脂的强度。在研制过程中,研究小组采用了发电站将废塑料汽化后作燃料使用的技术,首先将木材碎片加热处理,分解出含有碳分子的气态物质,然后加以冷却,制成纳米碳材料粉末,再加工成必要的形状。与用石油制造上述碳材料相比,成本大幅降低。
新日本制铁化学公司日前也发布公告说,其研究人员利用建造钢铁厂特殊设备时采用的微波照射技术,加热溶解在乙醇溶剂中的木屑,生成了黑色液态生物油。这种生物油可用作生产聚苯乙烯的原料,进而制造容器和家电产品。该生物油也可用作工厂锅炉的燃料。这项新技术能有效利用采伐树木时产生的各种废弃木料。(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