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企业风采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大经路2206号21世纪A座1008室

网址://www.fullaulas.com  或:吉林省林业产业   

 E--mail:jlslycyxh@163.com

邮编:130041   

 

欢迎光临吉林省林业产业网站,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您联系我们!
林业产业信息2010年8期

     2010-9-6       访问次数:7837次

本 期  要  目

省内动态

2  我省林蛙养殖动态与对策选择

3  九台市加快发展蓝莓产业

4  通榆县引种仁用杏效益显著

国内动态

4  关于平欧大果榛子产业的考察研究报告

国际动态

8  俄森林大火对我木材市场影响有限

我省林蛙养殖动态与对策选择

林蛙养殖持续发展。近年来,长白山林蛙正以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被誉为“软黄金”。据有关资料,我省目前大约有林蛙养殖户1.5万户,年产林蛙33.5亿只,年产值约10亿元。蛟河市是我省林蛙养殖大市,现有林蛙驯养封沟860条,放养12亿只,回捕3600万只,年加工林蛙油(干品)40吨。位于汪清县境内的大兴沟林业局,充分利用有限的林地年养林蛙近1亿只,年捕蛙约在500万只以上。东部森林资源最大的敦化市,2009年林蛙养殖面积2万公顷,年放养量3亿只,年回捕量1500万只,产值达0.75亿元。舒兰市2009年林蛙养殖面积5.2万公顷,养蛙户320户,其中放养100万只以上的规模示范大户65户,年放养林蛙2.5亿只,回捕量1200万只。

当前林蛙养殖存在的问题。一是“靠天生存”造成回捕率低。目前我省林蛙养殖多处于原始状态,“靠天生存”,回捕率只有3%5%。素有“中国林蛙之都”的桦甸市作为林蛙的重要产地,从大面积封沟养蛙开始,林蛙产业经历了一个逐年上升的过程。但现在全市林蛙养殖正面临着产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两低”窘境,这也恰恰是制约全省林蛙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所在。该市常山林场一职工承包了2000多公顷林地封沟养蛙,好年景收入达20万元以上,可近几年由于气候条件不好,造成林蛙成活的少,产量低,效益差。二是加工层次低造成附加值低。目前全省林蛙产品开发主要有三大类、二十几个品种,包括:直接食用的,占林蛙总产量的1/3左右;原生态制品,主要是经过简单的物理加工的蛙油,也包括少量的冲剂、颗粒、胶囊和饮品等;精深加工主要有:利用蛙皮、蛙卵等加工成化妆品、药品、保健品和防腐剂等。目前总体上仍以出售原生态林蛙油为主。目前林蛙油的市场价格已经由20多年前的每公斤45元,上涨到现在的收购价每公斤2300元。由于林蛙油的价格大幅度抬高,造成蛙农错误地认为“既然原油供不应求,何必还搞什么深加工”的误解。由于蛙油的市场价格持续走高,还使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三是缺少品牌。目前当务之急是在我省打造一个叫得响的蛙油知名品牌,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生产,并搞好市场监管。四是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使林蛙产量止步不前。目前全省各地蛙场承包期长短不一,多为5年。而从蝌蚪到商品蛙生产周期就得3年,导致蛙农心里不托底,不敢大胆投入,有的地方由于一些限制,蛙场连变态池和越冬池都没有,有的地方蛙农养林蛙得不到银行贷款支持。

转变林蛙养殖方式提高效益的对策选择。一是科学养殖。要提高林蛙养殖的效益,各生产环节必须制定并执行相应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做到科学养殖。省内外一些养殖效益高的典型,其主要经验也是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化的养殖技术。吉林市长白山中国林蛙研究所所长张朝亮,经过10多年的实践,开创了一套“大池深水二步养殖法”。主要是通过半人工养殖,增加蝌蚪的成活率、变态率、成蛙越冬率和回捕率,每公顷有效放养面积可产3年生成蛙5公斤,比目前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倍。二是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根据林蛙生产周期确定承包期,并加大技术、资金等扶持力度。三是打造品牌。通过统一标准,严格质量,诚信经营,打造知名品牌,靠品牌提升产品的价值。四是在精深加工上不断取得突破。舒兰市2005年从北京泰信达公司引进资金5000万元,成立吉林泰信达公司,加工同仁堂牌长白山中国林蛙油颗粒。年产“林蛙油颗粒”350万袋,“颗粒伴侣”350万袋。2008年上市4个品种,“林蛙益妇胶囊”4亿粒、“林蛙油益康软胶囊”3亿粒、“林蛙油软胶囊”3亿粒、“林蛙油胶原蛋白片”2亿片,现形成了以开发区泰信达公司为龙头的产业链条,2009年实现产值2亿元,占全省林蛙产业产值的20%。舒兰市政府为鼓励发展林蛙产业,在企业增值税、固定资产折旧、企业所得税、征用土地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了林蛙油系列加工。辽宁省宏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西丰县优越的林地资源条件养殖林蛙,以辽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合作伙伴,重点在林蛙的皮、舌、肝、胆、卵、骨的深加工上下功夫,自2001年起,先后研制开发出“林蛙油软胶囊”、“清青软胶囊”、“冰鲜蛙”、“精选林蛙油”、“林蛙卵蛋白”、“林蛙皮软膏”等保健营养食品。系列产品已注册“森哈”牌商标,现正在开发研究从林蛙体中提取抗菌肽、多肽等项目。这些系列深度开发的做法对我们颇有借鉴意义。

有专家预测,如果改变我省目前“人养蝌蚪天养蛙”的原始粗放型林蛙养殖状态,普及推广科学的放养技术,加强林蛙场人工管理,林地载蛙量可大大提高,继而大力开展林蛙精深系列加工,我省林蛙年产值可望达到100亿元。(来源:协会秘书处)

九台市加快发展蓝莓产业

蓝莓(越桔),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延缓脑神经衰老,解除眼疲劳并增加视力,增强心脏功能和抗癌等独特功效,近年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被誉为“黄金浆果”。九台市在2009年试种成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蓝莓产业,为农民寻找到了一条新的致富门路。

先行示范效果好。九台市土壤PH值小于5.5,有机质含量大部分都大于5%,土壤疏松湿润,适于蓝莓生长,具有明显的自然条件优势。龙嘉镇干部创业园和西营城镇蓝莓种植园在栽植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龙嘉镇干部创业园2009年种植的3年生大苗今年已经结果,估计全年产量可达2500公斤,产值50万元,实现了一年种植两年见效。西营城镇石人沟村蓝莓种植园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有效地解决了蓝莓浇水灌溉难的问题。这两个种植园对全市蓝莓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示范引导作用。

适当模式促发展。在发展模式上,九台市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采取公司提供苗木、未盛果期给予补贴、保证稳定的收购价等扶持措施,保证了农民的最低收益,继而靠增产获得高收益。以蓝莓技术推广协会为主导,成立了覆盖全市的蓝莓产业专业合作社,吸收与蓝莓产业相关的种植、技术、管理、服务、销售和信息交流等公民、法人、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人员加入,通过平等协作、合作推动蓝莓产业健康发展。

规划明确促发展。九台市2009年试种蓝莓614.8亩,分布在龙嘉、西营城等9个乡镇15个村,蓝莓长势很好,全部达到预期效果。上河湾镇干沟村农民谢春贵种植的蓝莓2年结果,预计盛果期大田每公顷可产果15000公斤,每公顷纯收入可达5.5万元,是种植玉米的6倍。2010年春,九台市种植蓝莓20952亩,其中半高丛蓝莓占75%,矮丛蓝莓占25%。按生产方式,农田17215亩,农户庭院2737亩,保护地温室1000亩。全市规划5年发展到49.5万亩(3.3万公顷),盛果期年产可达50万吨,年产值可达250亿元,实现税收20亿元。计划一期工程发展到10.05万亩(0.67万公顷),年产蓝莓10万吨。该市还计划建立一个蓝莓加工厂,年产5万吨浓缩汁,每吨按10万元销售价计算,产值可达50亿元,实现税收4.25亿元以上。(来源:协会秘书处)

通榆县引种仁用杏效益显著

通榆县兴隆山林场于1996年春筹建仁用杏果园,引种48公顷仁用杏。示范区位于场部西南3公里处,限于林场所处的地理位置,考虑到仁用杏的生理特点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栽植在起伏流动和半流动沙丘上,干旱瘠薄,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立地条件较差。当时建园启动资金4万元,采取家庭联产承包的形式,林场职工每户1公顷,经营至今。1998年引进龙王帽、一窝蜂、优一等仁用杏品种。因生产条件限制和林场经济处于低谷,造林后,始终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2000年经历有史以来的冬季持续最低温度零下35.3度,翌年春天,果树仅仅出现轻微冻害,足以证明仁用杏引种基本成功。随着后期生产效益的不断增加和林场经济效益的好转,又投资近15万元,新打配套四寸灌溉井8眼,架设输电线路近1公里。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仁用杏园已初具规模,效益十分显著。经调查统计,当年造林初始密度每公顷1000株,设计株行距2×5米,现有保存率75%左右。公顷保留株数750株。自然生长条件下,公顷年平均收入在7000元左右。如果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增加水肥投入,按照辽宁大石桥镇、建平县等地仁用杏效益估算,每公顷至少增收1.5万元,产值达到2.2万元。从兴隆山林场仁用杏园现状看,还需要打8寸深水井10眼,架设高压输电线路2公里,50kw变压器2台,低压线路8000延长米,投资35万元,这样才能保证仁用杏园的灌溉用水。

目前,兴隆山林场尚有2002年营造山杏经济林50多公顷,亟待改造。但是,限于资金,水电,嫁接等生产费用,林场已无力承担,如果条件允许,当年平茬,次年嫁接,三年结果,六年后进入盛果期,年公顷效益预计在2万元以上。在兴隆山林场仁用杏示范区的带动下,兴隆山镇林茂村社员焦景林,在林场附近承包一块2公顷荒山,1982年栽植山杏,株行距3×4米,保存率90%以上,1997年平茬,1998年嫁接改造仁用杏,在粗放经营生产条件下,长势良好,年纯收入1.6万元。(来源:通榆县林业局)

关于平欧大果榛子产业的考察研究报告

最近,在厅领导的倡议和支持下,省林业产业协会会同厅荒漠化办公室和松原市林业局,就发展榛子产业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我们先后到国内发展榛子产业较好的辽宁省及较早引种平欧(杂交)大果榛子的我省四平地区考察调研。对辽宁省西北部的彰武县、黑山县及东部山区的抚顺市栽植的平欧(杂交)大果榛子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而后又重点对我省四平地区的梨树县引种平欧(杂交)大果榛子(三年)基地做了调研。又查阅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向省内专家请教,就榛子产业的情况作了初步研究,其中包括,我省的气候地理特点,榛资源及榛产业的发展沿革,市场需求、产业加工制造前景,国内、国际贸易,近期及远期的经济效益分析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同志都很兴奋,觉得这个产业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显著,前途广阔,是个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

一、榛产业的一般情况

榛子,属桦木科榛属植物,又称山板栗。属落叶小乔木,树高大约在17米,花单性,雌雄同株,喜坡地。在世界范围内榛属约有20多个种类,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州。我国境内原产榛子有9个种类7个变种,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部分地区。

榛子果仁营养丰富,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外,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E也很丰富;榛仁中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俱全,其含量高过核桃;榛子中各种微量元素如钙(Ca)、磷(P)、铁(Fe)含量也高于其它坚果,有“坚果之王”之称,与杏仁、核桃、腰果并称为“四大坚果”。

长期以来,榛子生产以野生粗放经营为主,真正实行大规模现代化集约经营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主要是欧洲的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及美国等一些国家,以欧洲榛为主。目前,世界榛子栽培面积大约919万亩,坚果产量为62万吨左右。每年出口贸易量为20万吨左右,其中,主要是果仁出口,大约18万吨,出口总价值5.7亿美元。主要生产出口国为:土耳其面积和产量均占第一位,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世界总量的66.1%71.3%;意大利占第二位,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1.7%19.2%。我国属进口国,出口量不到10吨;每年从美国和欧洲进口大约为849吨,香港进口597吨。目前国内人工集约栽培榛子(杂交榛子和野生选育榛子)不到10万亩,国内榛子产量主要还是来源于野生平榛,产量小、质量差,生产力水平低。

二、辽宁省榛产业发展的大概情况

目前,辽宁省在榛产业发展上居国内领先地位。该省的科研机构及一些市、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着手开发榛产业。特别是辽宁经济林研究所的科技人员,60年代主要集中于对野生平榛的选育,由于产量和病虫害防治无法突破,使科研受挫;上世纪70年代着手从欧洲引进新种源,实行试种开发,由于欧洲榛子生于地中海特殊气候,难于适应我国北方地理气候而失败;从80年代开始,他们开始探索以中国平榛为母本,以欧洲榛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经过近30年的选育,形成目前50多个杂交品种,即平欧杂交大果榛子。其特点是果粒大、丰产(产量略低于欧洲)、抗寒性强,果仁品质好(明显好于欧洲榛,与平榛相近),成为我国进行现代化集约经营的主要优良品系。已经通过省、部级鉴定推广的有11个品种,比较适合我省及龙江、抗寒能力较强的有4个品种,即:“达维”、“辽榛3号”、“金铃”、“玉坠”。

辽宁省平欧杂交榛子试种推广已近10年,总面积接近5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平原沙地和抚顺、本溪半山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目前,各地重点在扩繁榛苗,完全进入干果业的较少,多半是边生产边扩繁。平欧杂交大果榛子以无性繁殖为主。利用成树根部根茎不定芽萌生培育幼苗,新植幼树23年即开始结果,5年以后逐渐步进入盛果期,亩产榛果250300公斤,经营好的可达400公斤以上。辽宁省政府及林业部门对于开发平欧杂交榛子很重视,已列入省级重点工程,并争取国家林业局支持,计划5年内,把铁岭地区发展成全国坚果榛子基地和重要集散地,规划到2015年全省榛子栽培面积达到百万亩以上。

我们考察的几个点的概况是:

1.辽宁省彰武县境内章古台固沙研究所大果榛子试种基地,栽培面积50亩。该基地处辽西风沙比较严重的科尔沁沙地边缘,年均降水量在400500毫米,土壤偏碱性,年最低气温在-30度左右。引种平欧杂交榛子已四年,均已挂果,据树势生产状态看,预计57年,进入盛果期时亩产可达150公斤左右。

2.辽宁省黑山县大兴乡农民王佐桢生产基地。该农户引种平欧榛已经8年时间,面积已发展到近100亩,树高有的已达3米以上。该基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典型的既产果又繁苗,经济效益可观。在其经营的百亩榛子园中,进入盛果期的不到三分之一,现年产量已达到8000公斤左右,收入近40万元,再加上繁苗收入近百万元,年总收入高达140万元。

3.抚顺章党试种基地。该杂交榛子种植园为辽宁经济林研究所直接经营,栽植面积达1000亩,其中试验地400亩。该基地处长白山余脉的半山区,主要利用山地、林地栽植。土壤为山地棕壤,土壤较瘠薄;当地年降水量600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目前栽植较早的(四年生)榛树已结果,单株产12公斤。

4.黑山县大兴平欧杂交榛生产基地。面积大约600亩左右,该基地属于风沙土,原地类曾种植玉米,2009年秋和2010年春先后引种,其中秋植成活率7080%,春植成活率较高,达95%。目前长势良好。

5.西丰县郜家店平欧榛子栽培户张国军。2003年春,张国军从沈阳农大买葡萄苗时,出于好奇,以每株15元买得4株平欧榛子苗,栽在离河较近的地里做实验,主要看榛苗耐风沙寒冷能力。经过精心管理,不仅成活,而且结果量逐年增长,第四年结果4斤。2006年,他投入8万元先后从沈阳农大等生产基地购苗8,000株,栽植73亩。2007年又购进5,000株,栽植50亩,当年在零下34度的低温下安全越冬。在幼树期他采取与矮棵作物套种,结果和繁苗并举。目前,大多数榛树均已结果,产量比预想要好,不仅已收回投资成本,而且还略有盈余。他计划再用3年时间达到产值过百万元。

6.梨树县石岭子种子园大果榛子引种情况。2008年春该园引种平欧榛2.0亩,栽植地为山地,现已开花结果,树高11.5米左右,也已进行压枝繁苗,长势很好。2010年春又栽植100亩大约1万株,立地为15度以上的山坡林地,成活率较高,但管理较粗放,长势尚好。

三、我省引进开发平欧榛产业的可行性及效益分析

据平欧杂交榛子研究资料及实地栽培经验显示,该杂交品种榛子适应性较强,栽植区域较广泛,在北纬3246度区域内均可栽植。目前,除华北及东北的辽宁部分地区外,在我省四平、白城及龙江的佳木斯、内蒙的扎兰屯均有栽培先例。平欧榛子抗寒性强,可耐-35度以下低温;要求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以上;年生长期在150天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沙土、粘质土及轻度碱地均可生长,尤以沙壤土上生长更好,而且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平欧榛具有野生平榛的特性,根系发达,耐旱,对降水要求不高,但以年降水500600毫米更好些。在栽植及经营管理上也比较简单。因平欧榛子具有很多野生平榛的特性,栽培技术上比较容易掌握,目前病虫害较少,具有抗逆性较强的特点。

根据上述情况,该项目比较适合我省引种,特别是中西部少林地区,有大量沙地可供利用。据我们和有关专家及经营业户共同研讨,大家都认为,在我省引种平欧榛子具有可行性。

我们省地处东北中部,气候条件总体较好。在地理位置上,处北纬4146度,高于辽宁,但低于龙江、内蒙北部。年平均气温在26度,年有效积温在27003200度,年极限气温最低在-34-38度之间;日照22003000小时;年降水一般在400900毫米;无霜期中西部在150天左右。从气象因素上分析,全省大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适合引种平欧榛子。

我省野生平榛资源比较丰富,群众对榛子习性并不陌生。我省适宜栽植平欧榛子的面积较多,特别是有占全省辐员5%6%的沙地资源,相当一部分比较适合榛子生长。平欧榛子根系发达,且成水平分布,耐旱、耐瘠薄土壤,而且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现在看,平欧杂交榛子中比较适合我省的四个品种(“达维”、“辽榛3号”、“金铃”、“玉坠”)在靠近我省的临近地区及我省的部分土地已成功栽植,证明引种是可行的。

平欧杂交榛子属多年生木本果树,生育周期较长,从幼苗栽植到结果,可利用40年以上。一般13年为幼树期,虽可结果,但形不成产量;46年为初果期,以后逐渐进入盛果期,而且没有大小年,相对稳产。

榛子经济价值主要是干果利用。目前及未来10年内,榛果市场前景会很好。预测每年国内需求在3.0万吨以上,而目前国内产量很小,只有3000吨左右;而且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产品的广度深度开发,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求过于供将长期存在。这主要是:榛产品既为休闲食品,又具有功能食品属性。随着人们休闲生活方式的普遍形成,及追求健康的渴求,榛产品将倍受人们青睐。特别是榛果中维生素E含量较高,能有效延缓衰老,防治血管硬化,润泽肌肤;果仁中还含抗癌化学成份紫杉酚(是紫杉醇中的活跃成份)可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以及其他一些癌症。

榛产业的效益十分可观。榛子栽植仅一次性投入较多,主要是苗木费用高。在幼树和初果期,虽然产出少、收入低,但可以搞果、粮、药、菜间种、套种,增加收入;到盛果期后,每亩产量一般可达200250公斤,按每公斤市价20元(目前市场在每公斤4060元之间)计算,收入在5000元左右,是玉米(每亩7001000元)收入的56倍。而且榛子仅一次性投入较大,挂果后,投入成本很低,并可连续生产40年以上。是个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的项目。

我们初步设想,如果我们省能引种成功,并适度推广开发这个产业,前景是很可观的。据我们初步测算,全省适于栽植平欧榛的可利用面积大约在93万公顷,主要是林地、坡耕地和一部分荒漠化土地。若能开发十分之一即为9.3万公顷,折合139万亩。到盛果期,仅坚果一项即可实现年收入69.5亿元。如果再加上深度加工、系列开发就更可观了,可称得上是大有前途的“朝阳产业”。同时,平欧榛产业开发,还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平欧榛子开发可大量利用村屯附近“四旁”土地,开发荒山荒地和风蚀、水蚀等退化土地。发挥榛子根系发达,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作用。通过开发榛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劳动力就业,增收致富,更好地满足新的消费需求。

四、几点建议

平欧杂交榛子产业开发在我省还处于启蒙阶段,在辽宁省也只是大量试种期,在国内尚没有大面积成功的范例。因此,我们的意见,推进这个项目要持既积极又稳妥的态度,坚持科学布局,建设基地,多点试种,搞好示范,精量引苗,自繁扩展,滚动开发,稳步推进。

1.抓好引种试验、示范工作。按照以上开发原则,可分别在我省东、中、西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示范基地。主要引种推广适合我省种植的四个品种,即“达维”、“辽榛3号”、“金铃”和“玉坠”进行引种试验示范。为了保证项目的可靠性,我省项目区种植品种主要选择“达维”和“辽榛3号”。除省里确定的示范点外,也可倡导各县(区)开展引种试验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大平欧榛的开发力度。特别是认真总结推广已成功引种的企业和农户的经验,用实例说话,推动榛产业开发。

2.加大榛产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工作。就榛产业开发组成专家组,在认真学习借鉴辽宁等科研单位经验技术的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开发推广工作,实现引进创新,努力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生产和技术规程,为产业开发提供科技支撑。

3.强化政策和资金扶持。着手制定全省榛产业开发规划或工作方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榛产业的发展。同时,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争取财政政策性和商业性信贷资金支持。特别是对试验示范基地,重点给予扶持。

4.加强对这一项目开发的组织领导。厅里及各相关市县及单位,要确定领导负责,建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抓这项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抓好抓实。(赴辽平欧杂交榛子产业考察组)

俄森林大火对我木材市场影响有限

截至811日,俄罗斯森林过火面积将近20万公顷。业内人士预测,这次火灾对中国木材市场影响有限,木材加工业无须恐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李智勇说:“俄罗斯森林大火对中国乃至全球木材市场影响有限。客观来说,直接影响不会太大。因为火灾主要发生在沿莫斯科首都圈,并不是该国主要产材区。但间接影响会比较大,此次火灾将促使俄罗斯加强森林保护力度,因金融危机而暂缓施行的俄罗斯原木关税也有可能启动实施。另外,这次火灾是由林下的枯枝落叶而引起,并不是因过熟林而引发的雷击火,这将促使俄罗斯加强森林的抚育和经营。”

广东省林业产业协会秘书长陈水合认为,接近20万公顷的过火面积从数字上来看虽然较大,但是,相对于俄罗斯丰富的森林资源来说,占的比重并不大。另外,由于俄罗斯近年来提高原木出口关税,我国从俄进口的原木近年来已经逐年减少。这次森林大火不会对我国木材市场和木材加工业造成太大的影响。

广东省兴业木材市场经销商认为,如果火烧木能够出口中国的话,工程材价格会有所下降。但家具用木材因对材质要求较高,可能会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有所上涨

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孙建表示,俄罗斯森林大火对于在俄从事木材资源开发的中国企业来说影响不大。因为我国在俄企业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相距火灾发生地较为遥远。

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全球主要的木材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国内有森林面积8.51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2%,森林总蓄积量891.4亿立方米,占世界总蓄积量的23%,均为世界第一。该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部位于亚洲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而此次火灾主要发生在与欧洲接壤的地区。(来源:中国木业国际网)

网络实名:吉林省林业产业网
Copyright 2008-2009 jllycy.com,All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     承办维护:吉林林业科技信息中心    电子邮箱:jllycyxh@163.com     联系电话:0431-88627576(协会)

ICP备案号:吉ICP备06006197号  网页分辨率1024*768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浏览


吉ICP备1800520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00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