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企业风采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大经路2206号21世纪A座1008室

网址://www.fullaulas.com  或:吉林省林业产业   

 E--mail:jlslycyxh@163.com

邮编:130041   

 

欢迎光临吉林省林业产业网站,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您联系我们!
《林业产业信息》2017年第1、2期

     2017-3-31       访问次数:5906次

林业产业信息

12

(总第243、244期)

 

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主办         2017年2月28日

 

本   要  目

省内动态

2  吉林省推进林业电子商务设定时间表

2  通化市野生山核桃年产量突破2万吨

国内动态

3  国务院取消14项地方行政许可涉林事项

3  四川去年生态旅游直接收入769亿元

4  森林旅游让森林经济价值最大化

国际动态

5  “森林+”旅游业:用大美生态增进富国惠民

——主要国家涉林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深度观察

 

 

 

吉林省推进林业电子商务设定时间表

      吉林省林业厅近日举办林业电子商务工作培训会议,邀请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易、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大学副校长正雄作《互联网+理论与实践》、《林产品触网的瓶颈与突破》主题报告。

      随着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全面停止和国有林区、国有林场改革的展开,吉林省林业经济发展进入体制改革的深水区、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技术改造的瓶颈期,推进电子商务、促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已成为林业推进结构性改革、打破林业封闭、引领林业行业开放的必然选择。

      吉林省计划到2020年,全省实现林业电子商务、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基本覆盖,相关制度、标准、政策体系基本成型,林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系统基本建立,林产品线上交易额年均增长不低于20%,80%以上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实现产品网络化销售,打造省内林产品网销品牌20个以上。

      吉林省林业部门将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以电子商务带动和引导林业职工群众触网创业,以电子商务助力林业企业创新发展,以电子商务促进传统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省林业厅计划与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平台合作,支持林特资源培育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魏静 吴林锡)      

 

通化市野生山核桃年产量突破2万吨

     近年来,吉林省通化市采取禁伐、加强监测、多部门联合保护、建立产业集群等措施,加强对野生山核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截至2016年底,通化市野生山核桃林总面积近14万公顷,林木蓄积量达757万立方米,野生山核桃年产量突破2万吨。

      通化市是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命名的“中国野生山核桃之乡”,通化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林业局等多部门组成的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并在各地林业局设立办公室专门负责相关工作的开展。通化市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禁伐红松、核桃楸等天然果林”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全市全面停止野生山核桃树采伐,同时将重点山核桃树分布区划入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建立健全管护网络,安排乡镇护林员进行管护。市林业局还在野生山核桃林主要分布区建立固定监测样地,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确保野生山核桃林资源安全。

      通化市加大对野生山核桃生态产品的开发力度,延长后续产业链,建立野生山核桃综合开发产业集群。通化市林业局扶持加工企业构建种、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将野生山核桃广泛应用到食品、油料、医药、工艺品等多个领域。

      目前,通化市有近百家企业经营、加工野生山核桃产品,年产值突破1.5亿元,解决了2万多人的就业问题。(李岩)

 

国务院取消14项地方行政许可涉林事项

  1月2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依据决定,国务院取消5项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加上2015年10月取消的第一批2项和2016年2月取消的第二批7项,目前,国务院共取消14项地方林业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

  第三批取消的事项是: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在非疫区进行植物检疫对象研究审批、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审批、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或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限制进出口的野生植物初审、营造林工程监理员职业资格审核、采集或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初审。

  第一批和第二批取消的事项分别是: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对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疫木加工板材定点加工企业审批的初审、对国家林业局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资格认定的初审;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外国人进入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审批、外国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野外考察审批、林木种子(苗木)进口初审,对国家林业局负责的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审批初审,对国家林业局负责的引进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种类及数量审批初审,对国家林业局负责的向境外提供或从境外引进林木种质资源审批初审,还有由省、市、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省、市、县级森林公园设立、合并、改变经营范围或者变更隶属关系审批。(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四川去年生态旅游直接收入769亿元

    2016年,四川实现生态旅游直接收入769.8亿元,较2015年增长16.9%,接待游客2.6亿人次,带动社会收入1970亿元。其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乡村生态旅游分别实现直接收入71.7亿元、129.3亿元、31.2亿元、537.6亿元。

2016年,四川省林业厅结合集体林改和国有林场(林区)改革,掀起了森林公园建设热潮,开展林业生态旅游“千村万景” 扶贫行动。会同地方政府举办2016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和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引领广大游客走进森林,激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开展“森林体验基地”和“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大力发展森林人家。(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森林旅游让森林经济价值最大化

冬季的黑龙江森工林区,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琼枝玉树,直刺云天,引来大批游客,有数据显示,2016年前10月,全省林区已累计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同比增加13.8%,实现旅游业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26.1%。

2014年1月1日起,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停伐后,林区开始转型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过去靠伐木为生的林业职工如今办起了农家乐,当上了导游。停伐两年多来,全省林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现已开发建设国家级及省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及滑雪场等百余处,闻名全国的亚布力滑雪场已新建雪道50公里、缆车索道23条,并计划建滑雪机场,亚布力度假区高山雪道总长度已达100余公里,成为亚洲最大的滑雪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食品、养殖、药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16年以来,实现种植养殖业产值32.9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森林食品业产值20.9亿元,同比增长10.1%。

      黑龙江林区从过去靠砍树经营木材到如今护林旅游的跨越,所彰显的是森林经济巨大和丰富的价值链。森林旅游产业链条很长,旅游只是一个“龙头”,它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一旦龙头“活”起来,它所包含的诸如森林种植养殖、森林食品、森林医药、森林养生等产业的“龙身”“龙尾”部分也将随之舞动。

      森林旅游要做大做强,关键要呵护生态环境,保护好绿色“聚宝盆”,让森林这个天然氧吧成为游客向往的健康驿站。有林区职工曾风趣地说,过去我们砍树,现在我们护林吸引游客看树。这话十分形象,砍树与看树,虽一字之差,但折射出观念的嬗变。从砍树到吸引游人看树,展现的是一种绿色旅游经济的勃勃生机。在崇尚生态保护的今天,树的价值越来越大。看树不仅能增加财富,还能让树的经济价值得到延伸。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当下,树木成了“香饽饽”,它所具有的净化空气、涵养水分、调节气温等诸多功能也被人们所熟知,这种青山绿水的价值是金山银山所换不来的。从砍树到看树,印证了绿色经济的华丽转身,这也是值得资源枯竭型地区学习与借鉴的。由此可见,只有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才能有光明的前景。(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

 

“森林+”旅游业:用大美生态增进富国惠民

——主要国家涉林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深度观察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全球目前国际游客数量超过10亿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超1万亿美元,其中约有50%的游客到访森林、湿地等生态景观。“森林+”旅游业,一方面指的是依托森林、湿地和沙漠等生态系统发展起来的森林游、湿地游、沙漠游以及“森林+湿地+旅游”“森林+农田+旅游”等新型生态旅游;另一方面指的是信息社会尤其是创新浪潮催生的一系列“森林+健康游”“森林+民族文化游”“森林+景观游”等新业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森林+”旅游业是在用大美生态增进富国惠民。

      “森林+”旅游业引领创新、绿色、包容发展新趋势

“森林+”旅游业是当前全球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作为引领经济发展改革的风向标,其创新、绿色、包容发展的新趋势日益明显。

发展“森林+”旅游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和培育森林、湿地公园品牌,成为战略重点。2011年,美国推出“大户外倡议”战略,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在保护和恢复宝贵生态系统的同时,通过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提供资金和管理模式,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农村市场、提振国家经济。其重点投资建设方向包括:保护和恢复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森林、湿地和湖泊等;建设并增加安全、清洁、开放的城市公园和社区绿地。2012年,联合国《促进生态旅游,以消除贫穷和保护环境》决议明确指出,必须在国家层面为促进和支持生态旅游制定适当准则和规章,鼓励会员国依照本国立法推动生态旅游投资。

      “森林+”旅游业为代表的休闲旅游产业,成为国家新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经济支柱。根据《2015年美国户外休闲旅游产业展望报告》,美国的主要旅游活动集中于占国土面积1/3的国家公共林地、湿地、湖泊、沙漠等土地和水域,年度消费额约6500亿美元,创造就业610万个,为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带来399亿美元和397亿美元的税收。2014年,仅美国国家公园提供的旅游活动,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的贡献就达到200亿美元。在英国,目前到乡村休闲和生态旅游的人数已经超过10亿。

“森林+”旅游业的社会承载功能更加突出,旅游人群加快壮大,旅游市场前景可观。一方面,森林周边居住人群超常规增长。2015年,美国本土大部分人口居住在林务局等政府机构管理的国有森林和草原周边50英里和100英里范围内,是“森林+”旅游的主要群体。其中,生活在50英里范围内的人群从1990年的1.124亿人(45.3%)提高到2010年的1.532亿人(49.8%)。另一方面,城市森林保护区人口聚集效应突出。目前,坐落在城市区域的国有森林和草原保护区,其周边50英里范围居住人群超过100万的,已达到60个,近10年来新增了4个。

      游客需求差异更加明显,森林康养蓬勃发展、旅游产品趋向丰富,旅游服务更加自助化和智慧化。随着“森林+”旅游业迅猛发展,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对“森林+”旅游体验的差异性,表现得更加显著。伴随着老龄化、城市化,发达国家森林康养产业加快发展,同时随着游客需求多样性、差异化,主要国家“森林+”旅游的游客更愿选择自助方式。

      “森林+”旅游业的重点活动项目发生显著转变,旅游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发达国家户外重点森林旅游活动从钓鱼、狩猎,转变为野生动植物观赏、摄影等。世界旅游组织指出,2014年全球野生动物旅游约为1200万人次,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公有林地、湿地上的旅游活动和到访人群越来越多于私有地,“森林+”旅游业集中供给模式更适应当前需求特点。由于设施完善、安全性较高等多个原因,公有林地、湿地上的旅游活动和到访人群越来越多。

      “森林+”旅游业发展突出生态环境的原真性,但受森林缩减、物种丧失、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凸显。世界旅游组织指出,安全且受到保护的生态系统,是保障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促进旅游开发的基本前提,破坏生态系统将对旅游业发展乃至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会导致一些国家丧失发展涉林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宝贵机遇。

      建立现代管理体系扶持“森林+”旅游业发展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森林+”旅游业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格局和基础,但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仍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外发展经验表明,“森林+”旅游业发展不但要加强规划指导分类施策,而且要从发展理念、保护技术、品牌建设、资源利用、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建立现代管理体系。

      “森林+”旅游业发展,一应加强规划指导,科学划分和建设“森林+”旅游业的产业体系和发展布局,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涉林旅游世界品牌高端产业体系、区域性涉林旅游景区区域生态旅游带以及城市和乡村社区层面的公园、走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二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森林+”旅游业品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理念尤其强调提高林地、湿地、林区的可接近性,强调建设路、水、电,尤其要建设为特殊人群休养、康养服务的特殊设施;三应加强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促进“森林+”旅游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发展,为了支持私营林主参与发展旅游业,发达国家积极创新经济激励、技术支持和伙伴关系,对私有土地收购保护地役权开展生态建设和保护,并在各联邦机构之间合理分配调节经费,促进大规模生态项目;另外,还应挖掘新市场机制,建立发展基金和非营利组织——国家乡村旅游基金(NRTF),培育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服务。

      借鉴国外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森林+”旅游业是新时期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化的一种有效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林业多功能,促进林业转型发展、脱贫攻坚;有利于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我国发展“森林+”旅游业,应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友好型”原则,依法依规发展“森林+”旅游业,“森林+”旅游产业开发举措应接受相关部门生态影响评估,经过公开协商并获得许可;制定全国性发展规划,开展检查督查活动,严禁地方企业或政府掠夺性过度开发生态资源。

      同时,应将“森林+”旅游业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竞争力和效率。结合新农村建设,争取基本建设项目,扶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宜游宜养、服务优良的“森林+”旅游业示范基地和品牌,逐步形成中国品牌体系。积极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强景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拓展新业态、新产品,实施“森林+”旅游业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发展森林体验、森林养生等,探索“森林+”健康、“森林+”文化等新模式,推动森林旅游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和健康旅游转变,开发生态露营地、智慧旅游等,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完善标准和程序,加强行业标准、准入条件发布;挖掘地脉、文脉、人脉,加强创意开发和市场营销,打造以“森林+”旅游为主体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加强“森林+”旅游业智慧化、现代化装备。

      另外,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旅游业科技培训和金融支持,也非常重要。建议加强对投入和技术的支持,建立信贷基金、制定金融业担保创业方案,支持森林所有者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妇女群体创新创业,增强对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就业安置功能。(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网络实名:吉林省林业产业网
Copyright 2008-2009 jllycy.com,All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     承办维护:吉林林业科技信息中心    电子邮箱:jllycyxh@163.com     联系电话:0431-88627576(协会)

ICP备案号:吉ICP备06006197号  网页分辨率1024*768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浏览


吉ICP备1800520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00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