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企业风采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大经路2206号21世纪A座1008室

网址://www.fullaulas.com  或:吉林省林业产业   

 E--mail:jlslycyxh@163.com

邮编:130041   

 

欢迎光临吉林省林业产业网站,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您联系我们!
《林业产业信息》2019年第11期

     2019-11-20       访问次数:1554次

 

林业产业信息

11

(总第277期)

 

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主办        20191128

 

本 期  要  目

省内动态

2  汪清县:一个东北“木耳县”瞄准全国餐桌的生意经

3  小菌袋长成金钱袋 小蜜蜂酿出幸福果  天桥岭林业局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扶贫

国内动态

5  我国林草科技推广转化取得多方面成效

6  我国木材产业转型升级谋求由大转强

8  安徽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汪清县:一个东北“木耳县”瞄准全国餐桌的生意经

  6.6亿袋、4万人、5个镇、121个村……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汪清县,近年来依托自身优势加快发展黑木耳产业。提质量、建标准、谋电商,这个“木耳县”瞄准全国餐桌,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生意经。

  木耳经济带的崛起

  霜降前后,长白山区气候渐冷,在汪清县天桥岭镇天桥岭村,村民没有像以往那样开始“猫冬”,一家家准备着明年的木耳培育,忙得热气腾腾,工厂车间也是加班加点,满足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早在1979年就被国务院授予“黑木耳千担县”称号的汪清县,地处长白山林区,昼夜温差大,种植黑木耳有天然优势。近年来,该县按照“县建标准、村抓生产”的思路全力推进黑木耳产业发展,并作为产业脱贫主攻方向,培育起一条木耳经济带。

  走进汪清百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包生产基地,各种现代化菌种培养、菌包制作机器一应俱全,身穿工装的工人在流水线作业,一辆辆运输叉车将菌包送入恒温恒湿车间,整个生产基地一片热火朝天景象。

  “公司员工大多是当地村民,每月工资4000多元。”百益公司总经理王国光说。在汪清,像百益这样的木耳企业还有很多。村民除了能在这里打工,还能从公司购买菌包后自己培育,自己收益。这些年,“企业+基地+市场+农户”的模式,赢得了当地百姓口碑,也得到专家好评。

  如今,汪清县有黑木耳专业镇5个,年产百万袋以上村65个,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三分之二从事木耳产业,黑木耳年产值34亿元。

  从小作坊到标准化

  汪清县的黑木耳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前些年,木耳品种杂,质量参差不齐,土法制菌不仅成活率低,而且环境污染重,火灾风险大……汪清县常务副县长卢立国说,为了让老百姓真受益、长受益,当地把目光盯在标准化体系上。

  汪清县一步步建立了黑木耳标准化体系,实行制种、菌包、技术、管理、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建成45个黑木耳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都有专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前生产一万袋菌包,至少三四千袋不合格,现在成品率超过99%。”富森(汪清)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山说。

  机器除尘、人工筛选、高温灭菌……在汪清北耳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片经过严格筛选的木耳被装进了精美的包装袋。为了保证品质,北耳公司还设立了全省唯一的黑木耳检验检测中心。公司负责人孙立新说,随着质量不断提升,国内高端木耳消费市场上汪清木耳越来越多。

  目前,汪清已经成为黑木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起草单位,“汪清黑木耳”列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只有成为标准的‘代言人’,才更有竞争力,更能做大品牌。”汪清县桃源小木耳产业园负责人李浩源说。

  餐桌有美味 车间有生态

  打开年轻受众居多的一些直播平台,汪清木耳种植户十分活跃。从种植、加工到成品的打包,他们生动有趣地“吆喝叫卖”自家木耳。有网友留言说:“馋死我了,立刻下单买回来!”

  随着电商兴起发展,思路活起来的汪清农民也做起线上文章,不少人开始尝试直播销售,借助“互联网+”打响品牌,拓展销售渠道。

  一片片黑木耳被端上全国餐桌,那么生产木耳的菌包去哪儿了?为了保护绿水青山,汪清县把菌包回收当成大课题。2016年当地政府引入上海一家企业,建设木耳菌渣再生资源工程项目。

  在汪清环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废弃菌包经过处理后进入化肥池。“年处理量20万吨,菌包制成花卉、人参的肥料销往各地,十分紧俏。”环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斌刚说。

  随着一些生态环保项目落地,这个长白山下的“木耳县”已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加工、废弃物处理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菌包培育、菌质检测、菌类种植、菌袋回收……完整的木耳产业链不断成熟。(来源:新华社)

 

小菌袋长成金钱袋小蜜蜂酿出幸福果

天桥岭林业局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扶贫

  在吉林省天桥岭林业局黑木耳生产基地的制菌车间里,职工柳长杰正在忙碌着,打袋、拧袋、装筐,一袋菌包2分钟时间便生产出来。

  柳长杰原本是天桥岭林业局的贫困户。他过去是一名伐木工人。吉林省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他就种点木耳维持生计。天桥岭林业局及时转型发展,将制材厂改建成黑木耳生产基地。柳长杰成为这里的一名菌包打袋工人。除了上班,他还自己种植木耳,增加一份额外收入。

  “有了工资保障,今年我还种植了30万袋木耳,收入相当可观了,这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柳长杰的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年产黑木耳菌袋5600万袋,年产蜂蜜86000公斤,吉林省天桥岭林业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发展木耳和养蜂等绿色产业进行生态扶贫,帮助职工群众脱贫致富,经过几年的探索,如今已见成效。

  国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天桥岭林业局原有的制材厂没了生产原料,面临停产。许多像柳长杰一样的伐木工人和制材工人也面临下岗。天桥岭林业局及时转型,把黑木耳产业当做职工群众脱贫的抓手,改变以往菌农小作坊生产模式,建立标准化菌包厂,将制材厂改建成立百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培育黑木耳产业。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拥有200万木耳菌袋栽培基地和两个生产车间。通过采取“采购加储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走“公司+品牌+专合组织+基地+职工+农户”之路,企业年生产菌袋12001500万袋,年产值5000万元,成为集研发、生产、加工为一体的食用菌多功能生产示范基地,被延边州政府评为行业龙头企业。

  天桥岭林业局还建设了3个黑木耳示范基地。筹集资金100万元,在局址西山建立木耳棚室挂袋示范区1个和木耳棚室挂袋示范大棚10个,占地6000平方米,培训50名技术人员,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筹集资金51万元,在贮木场建设吊带木耳大棚5个,安排贫困人口40人就业;筹集资金40万元,利用1.55公顷土地,推广国家发明专利项目,示范栽培25万袋黑木耳,可使每个菌袋增产10克,培训贫困人员50多人。

  目前,天桥岭林业局有食用菌制菌户816户,从业人员达1550余人,年生产黑木耳菌袋5600万袋。黑木耳产业有效地带动贫困户脱贫,为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200个就业岗位,人均增收3万至4万元。同时带动扶持贫困户1743人,人均增收519元。

  在发展黑木耳产业的同时,天桥岭林业局还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业。

  天桥岭林业局对蜜蜂养殖户给予了资金等方面的支持。2016年,天桥岭林业局对70户养蜂户以每个蜂箱100元的价格给予补贴。2017年出资25万元在内河林场建设养蜂场地等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地对蜜蜂养殖业的扶持,天桥岭林业局为蜜蜂养殖户提供场地,先后举办蜜蜂养殖座谈会3次,技术培训5次,赴黑龙江、敦化、长春等地考察5次,并创办了蜜蜂产业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微信群和QQ群。

  天桥岭林业局的蜜蜂养殖业在“合作社+基地+场内职工+多元化销售”的管理模式上,又扩宽了“实体店+网店”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目前也已取得良好效果。

  “内河林场年产原蜜27000公斤,巢蜜9000公斤。无论规模还是质量,均较过去有大幅提升。内河百花蜜蜂养殖合作社蜂群已超千箱,每箱蜂群收入1000元以上。合作社最初只是小打小闹,三五个人养蜂,现在则是逐年扩大、由少变多,由弱变强。”内河林场场长赵振强说。

  目前,天桥岭林业局共养殖蜜蜂3450 箱,年产蜂蜜86000公斤,年收入345万元。100多户蜜蜂养殖户通过养蜂产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天桥岭林业局副局长王世利说:“为鼓励职工群众发展绿色产业脱贫致富,天桥岭林业局聘请专家提供技术支持,成立了4个合作社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利用食品加工厂深加工精包装产品,和网络平台对接增加销售量,已经初步形成集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为一体的黑木耳、蜂产品全产业链循环发展体系,有效地助力了脱贫攻坚战。”

  在天桥岭林区,小小的木耳菌袋鼓起了职工群众的钱袋子,小小蜜蜂让职工群众过上了甜蜜的生活。(省林草局宣传中心  延长才、魏静、刘宸行)

 

我国林草科技推广转化取得多方面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业草原系统不断强化林草科技推广转化工作,林草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在成果供给质量及推广转化机制、模式、能力、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林草科技推广成果库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在林木良种等14个领域收集各类推广成果9300余项,2019年在良种繁育等6个草原科技领域汇集成果228项,依托科技成果实施林业推广项目2676项。
  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陆续出台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地林草科技部门加大落实国家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政策力度,创新林草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打破原有利益分配格局,建立了更加顺畅的转化机制。
  在实践中,林草科技推广转化模式不断完善。中央财政推广示范项目每年投入近5亿元,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示范引导模式。探索出以市场配置科技成果资源的示范引导模式,由成果所属单位、成果发明人直接面向市场进行转化。探索出以科技平台示范的引导模式,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联盟、科技示范园区等各类平台汇聚创新要素。
  各级林草部门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科技活动周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十三五”以来,共选派科技特派员211414764人次,推广应用林木良种1725个、实用技术1746项,探索出技术入股、投资参股、租赁经营等合作方式,创建了“科技特派员+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利益共享方式。通过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补贴资金,重点推广木本粮油、林特资源、林木良种、生态修复、灾害防控等领域的先进技术成果。
  国家林草局开展了“林草乡土专家”遴选工作,首批选聘“全国林草乡土专家”100名。开展了“寻找最美推广员”活动,宣传24位基层优秀推广员的先进事迹。依托国家财政支持,各地加强了基层林业和草原科技推广站点建设,提升了基层推广站的能力水平。(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我国木材产业转型升级谋求由大转强

        作为木质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我国木材产业发展正在转型升级。

        1029-114日,国际热带木材组织成员国木材生产贸易消费部级研讨班在中国举办,来自5个热带木材供应国的21名代表围绕发展绿色经济、推进木材可持续合法贸易等开展考察调研和交流研讨,为推动中国木材产业由大转强提供破局之道。

        近年来,我国木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扩大,产值不断攀升。2018年,我国木材加工及木材制品制造业产值达1.3万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17%,是3个万亿级林业支柱产业之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改革与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在研讨班上表示,我国木材产业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商品材总产量881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92%;木材和木制品出口额约387亿美元,同比增长6.4%

        我国木材产业发展的变化表现在,国内木材生产主要依靠人工林,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在国际木材产业,人工林替代天然林的木材供给主体地位,已成为大势所趋。

        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前,国际社会对于森林可持续采购、加工、贸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国木材出口管制越来越严格,国内环保政策和监管措施也不断收紧。我国木材行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劳动力价格变化、物流成本增减等市场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较大。面对生态保护、市场竞争、国际贸易等多重压力,我国木材产业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家林草局编制了相关规划。《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快提升林产加工业,强化木竹加工、林产化工、制浆造纸和林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人造板、家具、木浆造纸、林业装备制造和林业循环经济等产业布局。《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改造提升”作为木材产业发展的关键要求。

        各种支持举措也密集出台。中央财政相继出台造林、林木良种、森林抚育、林业贷款贴息等补贴政策,稳定木材等林产品供给。林业部门积极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山入林。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林权抵押贷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林业领域得到推广运用。

        我国木材产业正迎来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将走绿色、创新、集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确保木材供给数量和质量,国家林草局将出台多项措施:加大人工用材林培育力度,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和大径级、珍贵树种用材林、竹材基地建设,实现木材基地化、规模化生产。加快推进森林经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强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措施,提高林地生产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集体林业活力。大力培育优质、高产、高效竹林,扩大竹材生产和应用,增强竹材供给能力。

        目前,我国森林采伐利用率和木材综合利用率分别只有61%63%,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90%左右。专家建议,我国应积极发展木材产业循环经济,创新技术工艺,推广典型模式,完善回收利用机制,推广原料化、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等多种利用方式。同时,加快木材加工制造业提升改造,推动产业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

        这位负责人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为木材产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国际空间。目前,我国已与4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81份林业双边合作协议。木材产业应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海外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和林业投资合作示范园区,依托国内口岸建立进口木材储备加工交易基地,健全林业贸易摩擦应对和境外投资预警协调机制。(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安徽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安徽省林业局、省民政厅、省卫健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体育局日前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以构建森林康养产业体系、培育森林康养新生业态、提升森林康养发展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森林康养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培育森林康养林1000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50个、省级森林康养城市10个、省级森林康养小镇50个、省级森林康养人家100个,认定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50个、森林氧吧500个,逐步建成集医疗、养生、康复、保健、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于一体的新型林业产业体系。(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网络实名:吉林省林业产业网
Copyright 2008-2009 jllycy.com,All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     承办维护:吉林林业科技信息中心    电子邮箱:jllycyxh@163.com     联系电话:0431-88627576(协会)

ICP备案号:吉ICP备06006197号  网页分辨率1024*768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浏览


吉ICP备1800520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00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