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企业风采

 

地址:长春市南关区大经路2206号21世纪A座1008室

网址://www.fullaulas.com  或:吉林省林业产业   

 E--mail:jlslycyxh@163.com

邮编:130041   

 

欢迎光临吉林省林业产业网站,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您联系我们!
《林业产业信息》2022年第4期

     2022-4-26       访问次数:1398次

林业产业信息

4

(总第315期)

 

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主办    2022426

 

本   要  目

2  人民日报: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3  以高质量森林资源保护发展  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5 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好地服务人民

7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促进森林正向演替

8  浙江专题研究林业碳账户建设

9  重庆市国家储备林碳汇价值试点转换工作在巫溪启动

 

 

人民日报: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或调节径流的能力,其各结构层次在各水文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或调节径流的能力,还体现在森林各结构层次在各水文过程中的作用,包括产水、净水、拦洪、补枯等各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森林以其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等通过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了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表明,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4种气候带54种森林综合涵养降水能力值在41—166毫米,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一般在100毫米以下,华南、东南、西南等地一般在100毫米以上。

  那么,这座森林“水库”自上而下是怎么调蓄水源的呢?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对垂直降雨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为拦截雨水作出贡献,增加林地土壤入渗能力。

  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多孔疏松、透水性强,林地土壤不仅能蓄持雨水,还可以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森林是“水库”,作用也很大。森林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与区域、树种和林龄等因素有关。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保护区,可通过近自然树草种选择及种植点精准配置、科学整地和地表覆盖保墑等科学造林技术,以及调节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等经营管理措施,提高林分土壤储水量和水分生产力。森林的蒸腾和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量,增加蒸发量参与水分小循环,形成降水。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达1.37亿立方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朱清科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以高质量森林资源保护发展

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党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强调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找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结合点,着眼林草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聚焦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各项任务,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切实解决好森林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问题、长远发展问题、统筹协调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一是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统领,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各地资源禀赋特点和生态保护重点,加强调研督导,摸准地方实情,找准问题症结,强化督查考核,压紧压实地方林草保护发展责任。

  二是以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为基础,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建立林草资源及其生态状况“国家、地方一体化”的综合监测评价体系,实现统一数据采集、统一分析评价、统一成果产出、统一共享服务的“五统一”目标。

  三是以森林督查和打击毁林违法行为为重要抓手,按照“清存量、遏增量、破难题、建机制”的要求制定任务清单,探索实效举措,强化平台建设,健全反馈机制,确保违法打击到位、案件查处到位、问题整改到位。

  四是以助推“双碳”目标达成为目的,全面总结全国森林经营工作经验做法,开展以建立森林经营方案制度和探索有效的森林经营投入管理机制为重点的试点工作,有针对性指导各试点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着力提升森林质量,让良好生态环境普惠于民。

  五是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为契机,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标准,切实加强行政许可委托审核审批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林木采伐系统升级和告知承诺审批工作落实,确保相关工作在各地真正落到发展所需上、基层所盼上、民心所向上。

六是以制度机制建设为支撑,紧密结合森林资源管理实际,严格做好“十四五”林地定额管理,加强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指导各地落实限额采伐和凭证采伐制度,加强重点国有林区自然资源资产委托经营考核评价管理,有效建立起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完善体制和长效机制。(国家林草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好地服务人民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最朴素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期盼享有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也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需要、使人民群众公平享有发展成果的题中应有之意。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要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必须强调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首先,要继续巩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地位,强化国土空间绿色基底。森林生态系统承担着供给生产生活产品、固碳释氧、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生态功能,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无论是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还是“平安中国”,都离不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支撑。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贮碳库,努力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和整体功能,能进一步稳定森林碳库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国土空间绿色基底。

其次,要以人民为中心审视森林与人的生态服务供需关系,改革供给和服务模式。“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深入人心。人类从森林生态系统中能直接或间接获取福利,这也是连接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核心。让森林资源转化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本元素,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有效途径。我国陆地表层的“土水气生”自然资源具有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不同区域的资源种类及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城市化和建筑密集区,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稀缺,各类生态系统功能较弱,服务能力严重不足。有限的森林生态产品供给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探索循序渐进的供给模式和服务方式,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这就需要我们完善由人口分布、资源禀赋、生态产品供需关系融合的分析框架,摸清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组合、数量、质量等底数,探明生态功能服务过程和关键环节,准确把握城市人口密度与森林生态产品分布的耦合度,对森林和人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有清晰的脉络,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服务效率。

再次,要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分析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愿景,用心感知多元化需求。森林除了能带给人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物理感知的综合愉悦体验外,还有激发认知功能、幸福感和其他心理健康方面的益处。创新利用“人口+”多源大数据技术,能够分析人口分布、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直接可获得性。如:以手机信令数据表征的人口作为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对象或受体,能够从空间粒度和时效性上刻画其时空精细化特征。采用先进的数据源和信息化手段,对森林生态服务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可视化表达和统一管理,能实现人与森林的交互共享。

最后,要不断完善和促进森林游憩基础设施,便于人民群众更好地亲近森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而且,我国森林资源大多分布在郊野山区,远水难解近渴,森林生产的大量负氧离子和新鲜空气不能充分而广泛地发挥作用。人们越来越关注日常环境健康问题,渴望回归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对绿色生存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要让森林资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好伴侣,降低人民群众亲近森林生态系统的时间和空间成本,加快森林进城步伐。要加快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促进国土空间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协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同时,不断加强对城市森林风险的科学管理,注重森林步道安全性,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以实现城市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作者董仁才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促进森林正向演替

森林抚育2021年度完成202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森林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量每年7828.89亿元;“净化环境氧吧库”总价值1226.07亿元、“绿色碳库”总价值902.56亿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稳步推进退化林修复,森林资源迈向高质量发展,森林生态系统正逐步走向正向演替,森林经营工作全面提质量、上水平。

近年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瞄准森林生态精准修复“靶心”,采取多项举措,全面优化林分结构,推进森林资源由扩大森林面积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提高森林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提升苗圃产能,培育良种壮苗。集团编制《国有保障性苗圃工作实施方案》,加强苗木培育生产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以奖代投,支持重点苗圃育苗建设,10个林业局苗圃全部推广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重点培育周期短、苗木健壮、抗逆性强苗木。积极开展兴安落叶松等乡土树木种子采收,重点做好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等乡土树种苗木培育,适度引进西伯利亚红松、东北红松等珍贵果材兼用树种培育,解决造林树种单一问题。

推进科学绿化,加快修复退化林。针对退化的天然次生低产林、火烧区次生林和天然稀疏林地问题,集团科学认定,摸清底数,编制规划,确定造林树种和植被恢复方式,大力营造混交林。通过封山育林、补植补造和低强度改造等措施调整树种组成,增加珍贵、乡土树种混交比重,逐步建立以演替顶级群落树种为建群种的异龄混交林,修复森林生态系统增强生态功能。2021年度,集团已完成森林抚育202万亩,人工造林1万亩,补植补造完成34.67万亩,退化林修复41.67万亩。

加强森林抚育,构建健康森林。集团树立多功能近自然经营理念,采取间伐、综合抚育等措施,规范森林经营行为,优化森林树种结构,不断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效益,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建立生态修复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统一作业标准,完成40项生态修复规程编制。

强化有害生物防治,保障森林资源安全。集团制定《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行动方案》,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面积3291.16万亩,成灾率为0,种苗产地检疫率100%;完成鼠害防治作业面积25.44万亩。普查松材线虫病松林面积5160万亩,踏查线路786条,普查线路长度74182公里,检疫涉木加工厂、货站等167处,排查复检外进松木3229立方米,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正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为目标,强化全过程监管,着力构建森林经营培育工程标准体系。力争到2025年,集团林地保有量稳定在1.18亿亩以上,森林面积达到1.03亿亩,森林蓄积量6.2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6.24%以上,湿地保护率达55%,森林经济效益、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明显提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黑龙江频道  郭苏民)

 

浙江专题研究林业碳账户建设

3月24日,浙江省林业局召开林业碳账户建设专题研究会,听取衢州市林业局关于林业碳账户建设情况汇报。

林业碳账户是浙江省碳账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承担碳账户碳汇部分的重要载体,是厘清碳汇资源家底、解决长期以来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在哪里”“怎么来”“怎么算”“怎么管”等问题的一项数字化改革创新。在建设框架上,林业碳账户分为政府账户和经营主体账户两大类,政府账户侧重于森林、林地资源及其碳储量、碳汇量展示分析,并及时更新经营主体账户情况;经营主体账户侧重于森林经营管理和碳汇项目开发,为经营主体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数字化产品服务。

2021年以来,浙江省林业局根据省双碳数智平台建设统一部署,积极谋划推进林业碳账户建设工作,指导衢州市林业局开展林业碳账户“一地创新、全省推广”创新。目前,衢州市已上线林业碳账户管理驾驶舱,在应用端初步上线2631个经营主体碳账户信息,涉及林地面积413万亩,累计发放林碳金融产品944万元。

下一步,浙江省林业局将继续围绕林业碳汇数智治理,加快林业碳账户机制创新,完善业务流程,丰富应用场景,加强与国家标准规范衔接,突出浙江林业碳汇工作特色,增强林业碳账户在项目开发上的统一性和便捷性、监测核算的智能化和有效性、评价应用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和协同性,将林业碳账户建设成为林业碳汇数智治理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来源:浙江省林业局

 

重庆市国家储备林碳汇价值试点转换工作在巫溪启动

近日,由国家林草局西北院承担的国家储备林碳汇价值试点转换启动会议在重庆市巫溪县召开。本轮国家储备林碳汇价值试点转换范围涵盖巫溪县2019年-2022年实施的储备林项目,预期年度碳汇收益超过100万元。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西北院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林草碳汇领域技术优势,把助力地方实现“双碳”目标作为重点攻关课题,并且在新疆、青海等地的总体规划、实现路径、价值转换和上市交易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本次试点工作的开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巫溪县碳中和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实施与取得的经济效益将为全市林草碳汇价值转换工作起到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形成区域内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贡献西北院智慧和力量。(来源:国家林草局政府网  徐干君)

网络实名:吉林省林业产业网
Copyright 2008-2009 jllycy.com,All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     承办维护:吉林林业科技信息中心    电子邮箱:jllycyxh@163.com     联系电话:0431-88627576(协会)

ICP备案号:吉ICP备06006197号  网页分辨率1024*768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浏览


吉ICP备1800520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004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