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信息》2023年第2期
2023-3-1 访问次数:1284次
林业产业信息
第2期
(总第325期)
吉林省林业产业协会主办 2023年2月28日
本 期 要 目
省内动态
2 全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召开
5 建设现代林草种苗体系 推动林业强省建设 吉林省确定林草种苗发展新目标
5 吉林省第二届林业碳汇论坛在长春市举办
7 吉林延边推进林草碳汇试点建设
国内动态
7 我国林草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9 一亩山万元钱,浙江林业创造富民奇迹
全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召开
2月2日下午,全省林草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林草工作会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十二届一次二次全会、全省“两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五年和2022年林草工作,谋划未来,安排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激励全省林草部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书写吉林林草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省林草局局长孙光芝讲话,党组书记高海珠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过去五年吉林林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各方面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林草整体跃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累计完成生态修复1069.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44.3%提高到45.2%,森林蓄积量由10.27亿立方米提高到10.86亿立方米,在全国排位分别达到第10位、第6位。全省经济林及林下经济总规模达到1725万亩,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年均递增10%。
会议强调,2022年是林草改革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全省林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土绿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受到国家林草局通报表彰,林长制改革、林草湿生态连通、天然林保护修复、林草碳汇试点等多项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一年来,省林草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抓好中心工作。突出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研究制定一系列造林绿化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绿满山川”森林植被恢复、“林廊环绕”防护林建设、“水草相依”草原湿地保护修复、“城乡一体”绿化美化等林草湿重大生态工程,全省共完成生态修复366.7万亩,超出年度任务37.3%。以生态保护为职能核心,创新开展生物多样性和林草碳汇调查监测工作。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郭尔罗斯草原被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林草局确定为全国首批“红色草原”,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中华秋沙鸭总数较比2018年繁殖种群增长了近300只。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之策,全省林长制全面推开,组织召开省级林长会议,形成“五级联动”工作格局。密切配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虎豹栖息环境持续向好,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东北虎、豹数量由试点前27只、42只增长到50只、60只左右。国有林场林区改革持续深化,全省林草部门形成密切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把防范风险作为安全底线,突出抓好林草防灾减灾,创新性开展线上火灾应急处置演练,成功实现全省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2022年创造了“零火灾”历史佳绩。成功撤销东辽县渭津镇和梅河口市小杨乡两个美国白蛾疫点。把林草转型作为关键举措,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加快推进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发展,全省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预计实现产值623.5亿元,同比增长11.3%。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林区转型,16个现代国有林场试点创建成效初显。启动林草碳汇交易试点,林草碳汇项目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突出抓好服务社会大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许可事项提前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
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吉林林草发展面临形势,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筹谋划好未来五年吉林林草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实施“1234”林草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强省(林业强省) “一个目标”,牢牢把握改革创新 “两条主线”,优化连通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空间”,全力推进森林“四库”建设,深入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行动和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力推动林长制走深做实,着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为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作出林草贡献。
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关键一年。要强化生态治理修复,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持续推进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和重点造林工程、抓好造林绿化落地上图。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和推进森林经营试点,让林长制走深走实。要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持续提升林草资源监管水平。要加大产业转型力度,推进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康养,加快林草碳汇试点建设,抓好国有林场林区转型发展,促进林区经济绿色发展、森林质量提高、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要紧盯应急减灾防控,不断扩大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成果,坚决抓好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全力维护林草生态资源安全。要持续夯实基础支撑能力, 深度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全面加强林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持续推进“感知生态 智慧林草”试点项目建设,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全面加强政行风建设和政治理论武装,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要完成林草生态修复200万亩、绿化美化村屯1000个,后备资源培育85万亩,林草总产值力争达到1144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省林草局班子成员,国家林草局驻长专员办、省自然资源厅、吉林森工、省森林公安局领导,局机关各处室、局所属在长各单位班子成员在主会场参会;各市(州)、县(市、区)林草主管部门,长白山保护局,吉林森工、长白山森工,各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各森林经营局及省林草局所属各单位在分会场参会。(省林草局宣传中心 吴林锡王万峰)
建设现代林草种苗体系 推动林业强省建设
吉林省确定林草种苗发展新目标
近日,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印发了《吉林省林草种苗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和林草行业保护发展的新形势,确定了全省林草种苗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近年来,吉林省林草种苗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林草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成效明显,苗木生产供应能力不断增强,林木种苗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强化,但也存在着林草良种选育改良缓慢、林草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不完善、良种推广难度大等问题。
吉林省确定了林草种苗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提供品种对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林草种苗为目标,以有效保证林草建设和国土绿化良种供应为中心,牢固树立“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理念,加强种质资源保存库、良种基地和保障性苗圃基础建设,引导建设种苗交易市场、种苗龙头企业和种苗知名品牌,建立健全种苗补助、种苗质量追溯和种苗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努力提升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育种创新能力、种苗生产供应能力、市场服务监管能力和种苗企业竞争能力,推动吉林省林草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林业强省建设,促进现代林草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基础作用。
吉林省林草种苗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5 年,力争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 78%,基地供种率达到 96%,林草种子受检率达到 98%,苗木合格率 95%以上;草品种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土草种,力争达到自给自足。林草种苗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到 100%。种质创新取得新进展,选育并通过审(认)定高产优质用材林、高产经济林、高抗性的林草良种品种 15 个以上。全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基本建立,种子生产供应体系进一步健全,苗木交易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基本形成,制约种苗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全省林草种苗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吉林省林草种苗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以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化林草种苗生产供应结构、大力提升草种生产供应能力和强化种苗市场监管与服务等4项工作为主要任务,重点实施继续推进全省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完善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大力推广林木良种、推动草品种选育和成果转化等18项重点行动。计划完成建设林草种质资源保存库28处,面积18000公顷,其中原地保存库 22 处,主要保存红松、长白落叶松及珍贵阔叶树种和羊草等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 6 处,主要保存杨树、蒙古黄榆、东北红豆杉以及濒危林草种质资源;建设保障性苗圃30处,建设区域性林草种子储备库6处,建立省级种苗信息平台1个,建设种苗协会和专业合作社 50 个,建立区域性种苗交易市场 3至4 个,构筑全省健全的林草种苗服务体系。(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 魏静 胡佰策)
吉林省第二届林业碳汇论坛在长春市举办
2月15日上午,吉林省第二届林业碳汇论坛在长春市举办,本届论坛分为学术报告和研讨会两个部分,主题分别为“碳中和愿景下林业的机遇与挑战”和“吉林省碳中和能力提升途径”,邀请5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论坛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吉林省林学会、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省林草局二级巡视员王德胜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孙晓楠、省林科院院长张建秋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省林学会秘书长林涵主持开幕式,省林学会理事长赵云主持报告会。
本届论坛旨在制定林业碳汇相关政策,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凝聚全社会之力,守正创新不断突破林草碳汇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我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目标,为新时代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午,相关领导、专家开展了内容为“吉林省碳中和能力提升途径”“吉林省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的实现路径”“吉林省林业碳汇发展的机遇和问题”学术研讨。
各市(州)、县(市、区),长白山管委会,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各国有重点森工企业、森林经营局,各保护地单位,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人员共计200余人参加论坛。(来源:省林草局宣传中心)
吉林延边推进林草碳汇试点建设
2022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造林绿化14.7万亩,完成规划任务的126.8%。今年,延边林业和草原局计划围绕建设、保护、开发林草资源三条主线,提升国土绿化质量、强化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推进林草碳汇试点建设。
延边将统筹谋划推进林业碳汇试点项目,制定林草碳汇项目开发管理规范,开展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碳汇本底调查和储量评估,建立林草碳汇综合管理、交易平台,开展以碳电融合为试点的用能企业和碳汇经营主体融合服务。(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单硕)
我国林草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13亿亩,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1亿亩,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
记者日前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13亿亩,同时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1亿亩。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木材产出收入超1500亿元。
天然林保护工程于1998年启动试点,2000年全面展开,到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亿元,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由停伐减产到全面停止,天然林保护修复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建立。我国天然林资源持续增长,较工程启动前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蓄积增加53亿立方米。天然林单位面积年涵养水源量、固沙固土量分别比工程启动前提高了53%、46%。天然林生态系统有效恢复,有力促进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改善。国有林区总产值由1997年82.25亿元增加到2020年491.72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由1997年19∶69∶12调整到2020年37∶28∶35,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林区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1999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轮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中央累计投入5700多亿元,共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13亿亩,同时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1亿亩。20多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先后在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共有4100万农户、1.58亿农牧民参与并受益。工程区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超4个百分点,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1.42万亿元。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重要湖库周边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北方地区土地沙化和西南地区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全国812个脱贫县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占脱贫县总数的97.6%。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达31.2%,促进2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退耕还林工程贡献了全球绿色净增长面积的4%以上。
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于2012年启动,十年来,累计落实建设资金1400多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工程建设区总蓄积增长2.7亿立方米,年均蓄积增长量约每公顷10.8立方米,通过国家储备林累计产出木材约1.5亿立方米。至2022年建设范围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六大森工(林业)集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已为相关省(区、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授信3200多亿元,累计发放金融贷款1100多亿元,形成了“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国家储备林融资框架。十年来,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就业岗位总数超360万个,木材产出收入超1500亿元,依托国家储备林开展的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收入近100亿元,围绕国家储备林建设形成的加工企业达2700多家。“十四五”期间,我国计划建设国家储备林超3600万亩,增加蓄积超7000万立方米。(中国绿色时报 黄山)
一亩山万元钱,浙江林业创造富民奇迹
一根竹子带动三产融合、一株石斛打造百亿产业、一棵香榧致富一方百姓……
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省,“一亩山万元钱”在山区创造的富民奇迹频频上演,成为浙江推动共富发展的关键因子。
自2015年以来,浙江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以建设高效富民林业为目标,先后启动实施“一亩山万元钱”三年行动和五年深化行动,挖掘“七山”潜力,撬动山区经济。
到2022年底,浙江省累计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林业科技富民模式528.8万亩,新增产值311.5亿元,走出一条与浙江共同富裕同频共振的现代林业发展路子。
——创新模式,拓宽山区振兴路
在山区发展过程中,良好的生态资源如何与经济发展画上等号?绿水青山如何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面对山区发展难题,浙江省林业部门聚焦林业主导产业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充分挖掘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根据各类资源、植物生长的时间节律,对土地、物种、时空进行科学配置,摸索出木本粮油生态高效经营、笋用竹林丰产培育、林下复合经营、花卉苗木精品化栽培、山地水果轻简高效栽培等“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模式。
在“一亩山万元钱”模式的引领下,浙江省重点山区县农民增收50%以上来自林业,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5%。高效生态栽种的香榧、甜柿、铁皮石斛、竹林套种竹荪等,都很好地实现了亩产1万元、2万元、5万元甚至更高的目标。
“现在基地亩经济效益达12万元。”温州乐清市的金传高是“一亩山万元钱”模式的受益者。他家的铁皮石斛基地已经成为全省示范基地,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主动带领和支持当地农户共同增收,带动就业约500人,辐射农户种植规模达2000亩,有力推动了当地石斛产业的快速发展。
——乡土专家,共筑致富金窝窝
如何选地?如何育苗?如何养护?2022年,在浙江省林业首席推广专家培训现场会上,衢州江山市展飞家庭农场场主祝严骏当上了老师,给学员们讲解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的技术要点。
祝严骏是省级林业乡土专家,他家的“一亩三分地”也成了“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共富模式的标杆。展飞家庭农场2018年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目前已发展到600亩,是衢州江山市最大的多花黄精种植基地,并投资建设了九蒸九晒精制黄精加工厂,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新增贫困家庭就业人数30多人。
乡土专家是浙江省林业科技推广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近年具有浙江林业辨识度的金名片。浙江省持续推进林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建立林技推广体系专家库,目前成员达1882人。依托省内科研院所(校)组建“一亩山万元钱”创新模式技术推广指导专家团队,并与68个县(市、区)建立专家联系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省级专家和县级首席推广专家为龙头、林技指导员和责任林技员为骨干、林技推广能手和社会化林技推广人员为补充的多元化队伍,为“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行动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障。
像祝严骏这样的省级林业乡土专家全省已有394人,其中42人获“国家林草乡土专家”称号。他们常年活跃在基层林业生产一线,深入挖掘基层群众的首创智慧,被老百姓亲切称为“泥腿师傅”。同时,他们能及时发现基层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成为吸引社会投资和带动林农增收的领头雁。
——科技帮扶,精准服务解疑难
“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创新模式大多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精细化和集约化程度也较高,需充分发挥林业技术推广的作用,把先进适用的技术传授给林农。
浙江省整合省内涉林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组建72个“1+N”科技服务团、推广员包干组和乡土专家帮帮团。截至目前,各专家团共指导服务基层林业企业、合作社1100余家,帮扶林农5600人次。创新建立健全“四联”科技帮扶机制,每位林业技术推广负责人或推广团队分别对应联系一村、一户、一企业和一基地,开展结对指导服务。据统计,全省已有300余名林业技术推广专家(团队)参与四联帮扶行动。
四联制度实施以来,过去只能在培训课堂上见到的省级专家,如今成了村企、基地农户的座上宾。林农困难基本实现周周清,村企需求坚持每月必到,以高质量的服务最大限度地解决林业生产一线最需要、山区发展最迫切、基层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做到基层咨询有答复、基层意见有反馈、基层诉求有落实,这项工作也被国家林草局作为基层好经验在全国推广。
围绕专家、基地、线上服务三张网,浙江省林业局开发建设了“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应用场景,完成示范基地落地上图,面积达55.8万亩。探索智慧物联网+卫星遥感立体感知体系试点,建立10个感知体系试点基地。同时,依托林技通微信公众号,开发建设林农百事通小程序,为林农与专家搭建云上平台。(中国绿色时报张科 柳新红 吴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