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实施三大生态产业建设工程:治沙、治山、治碱
2008-9-10 访问次数:2479次
吉林省白城市全力实施以治沙、治山、治碱为主的百万亩“瀚海桑田”、150万亩山杏开发、200万亩白刺开发三大生态产业建设工程,使生态建设的难点变成产业开发的亮点,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创新之路。 破解难题,生态建设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白城市是吉林省生态最脆弱、荒漠化最严重地区。全市土地荒漠化总面积1569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0.7%及全省荒漠化面积的65.4%,目前正以每年1平方公里的速度向东扩张,直接威胁吉林中部的商品粮基地。 自2002年白城开始规划实施了百万亩“瀚海桑田”工程6年来,全市累计植桑52.3万亩,其中建桑园15万亩,营造生态桑37.3万亩;发展养蚕户千余户,沙地桑产业初具规模。林业科技人员成功培育和引进了“向海一号”、“铁耙子”、“桲椤”等桑树优良品种。2004年、2006年,白城又相继实施了150万亩山杏、200万亩白刺生态产业工程。目前,全市已种植山杏95万亩、白刺26万亩,30%山杏已经挂果,大部分白刺也已开花结果。 白城以“瀚海桑田”工程为代表的生态产业工程建设得到了国家和吉林省的重视与支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和吉林省领导对此分别给予肯定。国家林业局、发改委、商务部在立项方面积极支持。白城市委书记岳清友在2007年北京召开的第三届沙地桑产业研讨会以及在上海召开的荒漠化治理国家峰会,分别对此作了演讲。 造绿生金,生态效益不断提升。三大生态产业建设工程的实施,使造林也实现了“一年一个秋”,有效解决了农民长期投资投劳造林得不到经济回报的问题,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不仅舍得投入,而且勇于创新。不仅会造林,而且更会经营。洮北区养蚕示范大户易绍福,经营桑园面积305亩,?2004年饲养桑蚕4张,单张产茧33.5公斤,今年养蚕发展到150张,单张产茧量提高了30%,每年卖蚕茧收入18万元,他注册的“圣树鸡”商标,创绿色食品品牌,在养蚕空闲季节,他还培育食用菌,饲养蜗牛,预计今年收入可以翻一番。洮南市去年20万亩山杏结实,年产山杏核500万公斤以上,仅此一项,当地农民就增收2000余万元。 桑树既是“生态桑”,也是饲料桑、养蚕桑,实现了一桑多用,全市1417户养蚕户每年每户平均增收2554元。各县(市)都成立了植桑养蚕协会,为植桑养蚕户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维护他们的权益。 实施生态产业化建设,白城致力于引资金,建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实行“基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启动了桑产品开发、山杏产业开发、白刺加工、杨木深加工等项目。随着新兴生态产业的快速崛起,白城三大生态产业建设正实现由发育期向优质快速发展期的跨越。白城日前规划,实现收入100亿元,其中“瀚海桑田”收入17.5亿元,山杏产业22.5亿元,白刺产业6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