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春: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
2008-11-5 访问次数:2457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林业系统要围绕林业经济强省建设这一目标,在继续保持生态建设良好势头的同时,不断提升林业生产力水平,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实现由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的跨越,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抓好八大工程,即东部山区采育林建设、中西部农防林更新改造、西部生态植被恢复(生态草)、生物质能源开发、木材精深加工转化、森林绿色食品医药开发、野生动植物人工驯养繁殖栽培和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工程。
一、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关联度,着力解决好产业层次低、产出功能弱、综合效益差的问题。首先,充分挖掘林地资源潜力,加快发展以用材林培育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采集业,不断提高林地的产出功能。其次,高度重视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建设,大胆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追求林产品的高附加值。第三,大力开发森林景观资源,积极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用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收益。第四,特别重视矿业开发,自己能开发的主动开发,别人开发的我们要参股、要服务,在矿产开发中得到应有补偿,跳出林业发展林业。
二、建设更加开放的林业。资金短缺,项目匮乏一直是吉林林业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瓶颈。破解这个难题,必须破除长期形成的封闭林业、束缚林业的传统观念,树立开放共赢的发展意识。在现实条件下,发展林业经济首先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林业;不开放就没有资金流入林区,就没有好项目进入林区,就没有技术和人才聚集林区,林业经济的大发展就无从谈起。而且,不但今天必须开放,就是林业经济发展起来了,也还需要在更高层次上不断扩大开放。要充分利用资源资产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上一批大项目,拉动林业经济整体扩张。当前各地在发展经济中普遍遇到项目用地紧张的问题,林地资源丰富是发展林业经济的优势之一,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项目落户林业。
三、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大力扶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龙头企业,通过扶持、改造、新建、引进等多种形式,每年培育5-10个林业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基地+合作组织、有序竞争、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设一批有规模、高产、优质、高效、符合精深加工要求和高端市场准入标准的林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经济林、花卉苗木、中草药、绿色山珍保健食品、生态旅游等依托森林资源的基地建设。
四、大力培育林业特色名牌。目前,吉林林业已经拥有3个中国名牌产品,要发挥名牌效应,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继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名牌,努力培育和打造新的名牌产品,靠名牌扩大市场份额。着眼参与国际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技术壁垒门槛提高、市场准入规则发生重大变化的新趋势,突出林产品外向型市场定位,大力培育林业特色名牌,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充分运用会展经济、品牌推介、网络媒体等现代营销手段,宣传、推销林产品,让具有吉林特色的名牌林产品走出省门,走向世界。
五、进一步增强林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明年吉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现在要在林改试点的基础上,探索扩大试点范围的途径和办法,确保这项改革扎实、有序、有效、全面推开,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深入研究林权流转、要素市场、林业信贷、森林保险以及公益林补偿、私有林采伐规程等配套改革。认真搞好东部山区采育林建设,不断创新森林经营模式,走出一条以经营森林为主题,生态与产业兼顾、可持续的新路子。
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尽快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鼓励各类社会力量投身林业科技创新事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配置资源、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有效互动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林业科技支撑体系。抓紧建立以市、县、乡(镇)林业站等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基层组织为基础,林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林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层次、多元化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成果转化应用。
七、抓好政策落实。用好、用足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推动林业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来源:吉林省林业厅网站
|